高等职业院校人才“靶向”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15 07:18姚金凤
知识文库 2020年4期
关键词:靶向毕业生因素

姚金凤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都能直接进入企业的技术岗位,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便离职、跳槽甚至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生学校里面积累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有差距,一旦学生就业后学习能力不足,便会逐渐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出现离职、跳槽甚至失业等问题。

毕业生适应企业能力低,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依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多是理论性和指导性课程,实用性不高,教训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实践性比较低,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毕业生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异;二是学生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差,缺少专业学习兴趣,缺乏行业热情;三是学生被动的择业,多数学生都是等到大四时,专业课学习已近结束,才关注就业,此时只能拿着简历去投,接受企业的选择或淘汰,最终只好被动、盲目的选择一家并不理想的企业;四是虽然进入企业工作,但因为被动的选择了企业,并不一定适应企业文化、环境等。

2 “靶向”培养模式的提出

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各学校,都在绞尽脑汁创新培养方法,订单培养便是其一。所谓订单培养,简单说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向政府或學校下人才培养订单,学校开设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这一模式虽有针对性,但弊端也很明显:学生可以选择的企业数量有限,只能选择提供订单的企业,同样在择业上处于被动。

为了提高毕业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增强就业时的主动性,实现有目标的“靶向”学习,我们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靶向”培养模式,即分析毕业生择业时看重的因素,并收集参数,再通过加权求和,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城市、企业,在刚进入校园之处,就以某几个企业为就业目标“靶”,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与相关企业进行良性交流,以期毕业时能顺利进入自己理想的企业。

3 “靶向”培养模式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中城市的选取

截至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已经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因城市数量巨大,数据准确度难以把握,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6个大中城市(未含台北市),这些城市相关数据比较准确,可以为模型的建立提供真实的数据基础。这些城市包括:

3.2 城市吸引人才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得出毕业生就业关注的因素主要有:发展空间、薪酬待遇、求职成本、社会保障、住房落户、教育水平、治安环境、文化底蕴、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自我价值实现和人际关系等等。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得出毕业生择业关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3.3 子因素的选取和数据采集

由于每种因素都有多种子因素,本文只选取了几个比较主要的子因素来举例说明,以便于对“靶向”培养模式的分析说明,高校可根据实际,不断增加子因素种类,甚至是主因素种类,使参数更加精确、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4 “靶向”培养模式模型的分析

模型依据统计学中加权求和的概念来建立,各子因素的数据,称为参数(如表1)。学生根据自身对不同因素的重视程度,来给因素赋权数。例如,权数总分1,人均GDP值权数0.2;高校数量权数0.05;人均图书馆藏书数量权数0.05;博物馆和艺术馆数量权数0.1;轨道交通里程权数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权数0.2;人均绿地面积权数0.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权数0.1,将参数与权数相乘后求和。

以北京为例,假设其靶向值为T,则:

T=12.89*0.2+87*0.05+4.46*0.05+157*0.1+684.4*0.2+2.8*0.2+11.2*0.1+226*0.1=2.578+4.35+0.223+15.7+136.8+0.56+1.12+22.6=183.931。

依次计算出所有城市的靶向值,可选取分值高前5个城市,再对这五个城市进行筛选,选取因素表中没有列出的因素,如人口、气候、是否沿海等,对这5各城市进行排序,最终确定自己理想的就业城市。确定就业城市后,学校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已经到该城市就业的往届生,选取该城市的2-3家公司作为毕业时就业的“靶向”公司

靶向公司的确定应由学校指导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完成,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一是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尽快考取专业性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与在目标公司工作的学长等进行交流,明了目标公司的人才政策、需要人才的学历、技能水平等,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将目标公司需求作为重点学习任务;二是积极争取寒暑假期间到目标公司实习的机会,尽快适应公司节奏、结识更多员工、融入公司生活。如果发觉并不适合在公司任职,则尽快更换目标公司,节省时间和精力;三是平时多关注目标公司的动态,如股市、年报、高层变动,产业布局调整等,时刻把自己当做目标公司的员工。

靶向培养模式实现的基础,第一是子因素数据的真实可靠,这需要高校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收集,尽可能增加因素的种类,并在每年进行因素种类和参数的动态更新,提升模型的实际效果。第二是学生对毕业时就业方向的坚定,一旦选定目标,就业坚持不懈的向目标迈进。

5 结语

通过大学三年有目标的靶向学习,相信大学生能够在毕业时顺利的进入目标公司,获得满意职位。即使由于某些原因,最终没能进入目标公司,学生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素养,也一定能够获得类似的满意的岗位。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靶向毕业生因素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如何理性看待肿瘤靶向治疗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