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措施

2020-04-16 02:10刘金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含氯消毒液气溶胶

刘金花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有高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蔓延全国,面对突发的疫情,起初因缺乏对该病毒的全面认识,曾出现过医务人员集中感染的情况,因此检验科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非常重要。随着对该病毒认识的深入和微生物学、检验经验的积累,目前该病毒所致感染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等文件[2-6],SARS-CoV-2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2],结合我院检验科实验室采用的措施对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1 微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点

1.1微生物学特性SARS-CoV-2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实验室常用的有效灭活病毒方式有紫外线、56 ℃水浴30 min、75%乙醇、含氯消毒液等。

1.2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感染的肺炎患者。实验室常见含有病毒的标本为: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咳痰、抽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活检组织等)、病毒血症时的血液标本。部分有腹泻症状的患者粪便也可检测到病毒[7]。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不排除粪口途径和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

潜伏期:1~14天,多见3~7天[3]。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疫情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共报告感染人数78 630人,死亡2 747人,病死率3.49%,医护人员感染3 019人,可能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

2 实验室的风险评估

根据SARS-CoV-2的流行病学特点,由于许多患者的飞沫及其标本含有病原微生物,会产生气溶胶并扩散到空气中(尤其是密闭狭小的空间,如电梯、病房、实验室等),造成实验室的空气污染,可通过直接吸入导致感染;也可通过双手接触污染的物表(比如污染的衣物,手机,台面等),污染手再接触口、鼻、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特别是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未进行严格分区,因此实验室空气污染普遍存在。

2.1标本采集在采集咽拭子和采血过程中与病人直接接触的风险;采集时病人咳嗽、说话、喷嚏等,呼出的气体或者飞沫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感染等风险。

2.2标本运送标本以及标本包装袋未密封,造成的标本溢洒;运输过程中对标本的振动颠簸,产生气溶胶或者剧烈震动导致标本的溶血;接触新冠样本或者新冠样本污染的物品(包括运输箱,包装袋,样本盒等)的风险。

2.3标本检测

2.3.1 使用注射器做血气分析项目检测时匀浆存在针刺、喷溅、溢洒、气溶胶等高风险。

2.3.2 制备待检测标本的血清或血浆时的离心、血标本检测前的脱帽、手工检测项目使用移液枪加样等过程中均可产生气溶胶的高风险。

2.3.3 新冠核酸检测时的裂解处理、核酸提纯、扩增等产生气溶胶高风险。

2.3.4 细菌培养接种,涂片等操作,容易职业暴露,培养皿接种完未用胶带密封,或者与其他普通病人 的培养皿混放等造成孵箱的污染,看培养皿结果开盖或闻气味等高风险操作(建议尽可能少开或不开展该项检测项目)。

2.3.5 使用流水线或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样本过程中,仪器自动摆臂加样,振动混匀,温浴等会产生气溶胶风险。

3 样本检测时的防护措施

3.1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见表1。

表1 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流程

注:(1)手套佩戴前须确认气密性检查有无破损;(2)所有口罩戴上后应进行气密性确认,双手沿鼻压紧贴合;

(3)摘脱时不要触碰污染面(正面)。防护服穿脱注意污染面切勿触碰内(清洁)面,每个环节都要手卫生消毒。

3.2样本检测时的防护措施见表2。不管是否证实具有传染性的样本,均按具有传染性处理,采用三级个人防护。

表2 样本检测时的防护措施

3.2检验时的注意事项诊断标准见国家诊疗指南等文件[3,8]。

3.2.1 在新冠患者确诊前仅限于检测不开盖的检测项目(如血常规、CRP)和COVID-19核酸检测等。

3.2.2 建议与临床沟通,只检测必要项目,尽量少开甚至不开高风险不利于防护和消毒的检测项目如(血型、自身抗体、手工开盖加样、检测时间较长或过程环节多且复杂的检测项目),且手工项目均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3.2.3 申请单及报告单电子信息系统化、无纸化办公。

3.2.4 建议新冠标本的采集、装箱、转运、接收等环节要有记录,以便回溯。

3.2.5 温度灭活病毒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的检测项目,建议经可靠灭活后再进行检测(如核酸提取,部分免疫项目等)。

3.3检测后样本的处理检测结束后原则上不保存样本,如确需保存,试管表面用1 000 mg·L-1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用洁净的口袋包装,做好标记和登记后保存在专用带锁冰箱内,专人管理并作特殊记录。所有检测结束后的标本均需加盖后用双层黄色塑料袋采用鹅颈式包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并贴好“新冠”医疗废物标志 (注明来源、种类、数量)。最后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按普通医疗废物处理,并做好转运登记。

4 实验室消毒

4.1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室内无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为避免因层高因素导致消毒无效,必要时采用移动式紫外线推车消毒。每次照射不小于1小时,每天2~4次。

4.2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实验前后1 000 mg·L-1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操作台、仪器、电脑)或拖地,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使用含有效氯2 000 mg·L-1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 min。清洁区使用500 mg·L-1有效氯的消毒液。同时进行浓度测试。注意消毒液要现配现用,24小时内使用。

4.3 防护用品原则上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遇特殊情况物资储备严重不足,需要重复回收使用的污染物品(护目镜、隔离衣等),先使用含有效氯2 000mg·L-1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按供应室洗衣房程序清洗消毒。

4.4 生物安全柜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因酒精会自燃,切勿喷雾。因含氯消毒液具有腐蚀作用,一般不建议使用。消毒后清水清洁消毒,结束后开启紫外杀菌灯消毒。

4.5 实验室严格管理门禁,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拖地以含氯消毒液为主,擦安全柜用酒精。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也可以使用紫外线、过滤、空气消毒机等方式消毒。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要有明显分区,清洁区内务必摆放要整齐有序,建议按6S分区管理,洗消到位。

4.6 所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移液枪嘴、试管盖帽、干化学试纸条等)和试验后污染的一次性防护服、帽、口罩均需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按普通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均采用鹅颈式封口包扎,贴好医疗废物标志(注明来源、种类、数量),并注明“新冠”字样。再按普通医疗废物处理,并做好转运登记。

4.7 手卫生五个重要时刻,手卫生不能代替洗手,洗手要到位(内外夹弓大立,每个环节揉搓至少15秒)。

4.8 N95口罩建议2~4小时更换。遇特殊情况,鉴于当前口罩紧缺的形势下,根据接触病人或者接触含病毒待测标本的频率、时长,调整更换的时间,如果可见明显的污染或潮湿需立即更换。如果无明显污染,建议可通过紫外线消毒、或者烘烤等方法,再次使用一次口罩。

5 实验室新冠标本溢洒事故的处理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处理[2]。

注意事项:(1)建立检验科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程序。(2)准备好应急箱,内含物品[警戒线、警示牌、消杀物品(含氯泡腾片、75%酒精、84消毒液)、毛巾、防护用品(手套、鞋套、帽子、口罩、护目镜、面屏等)]。(3)做好生物安全应急演练计划。(4)建立安全小分队。

6 总 结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具有高传染性,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只要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实验人员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对实验室造成的污染是可防可控的。

猜你喜欢
含氯消毒液气溶胶
基于飞机观测的四川盆地9月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合理施用含氯化肥可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84消毒液
含氯消毒剂中毒的救治和预防
CF-901型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泵计算公式修正
气溶胶中210Po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含氯尾气处理方法及现状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