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20-04-16 06:17王建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针灸

王建文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甘肃省兰州 730000)

小儿脑瘫是一种儿童致残疾病,主要指的是由受孕到婴幼儿时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与发育缺陷, 该病最典型的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患儿常合并智力低下、言语认知障碍及癫痫、惊厥等。资料显示,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儿精细运动,使其后期生活、学习受到影响;智力障碍会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及心理健康,增加社会负担;认知功能障碍则会影响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1]。为改善运动功能障碍、保障患儿生长发育,临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积极的措施治疗。 目前临床对于小儿脑瘫主要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但西药治疗有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在促进智力发育中作用有限。中医理论指出,小儿脑瘫属于“五硬”“五软”范畴,是因先天不足及后天失养,使肾脾受累而引起的,因此治疗时要以促进肢体协调、调整脑络之气为主[2]。 针灸治疗能对受累肢体产生刺激,使侧脑皮质血流量增加,从而兴奋周围神经,发挥出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脑瘫患儿为对象,探究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100 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后均证实患有脑瘫,符合《儿科学》[3]中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研究与医院伦理要求相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重症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者;暂时性发育迟缓者;无法耐受针灸治疗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每组50 例。 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1~6岁, 平均 (3.12±0.49) 岁; 病程4~35 个月, 平均(12.95±4.36) 个月;37 例痉挛型,5 例共济失调型,6例手足徐动型,2 例混合型。 研究组男28 例, 女22例;年龄1~5 岁,平均(3.03±0.71)岁;病程4~34 个月,平均(12.88±4.52)个月;38 例痉挛型,4 例共济失调型,5 例手足徐动型,3 例混合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 通过Bobath 疗法控制关键部位,使患儿异常姿势、模式得到改善,该疗法包括爬行、 竖头、 坐位、 行走和站立等训练; 采用Peabody 运动训练,如抓握、移动、姿势、实物操作及视觉-运动整合等训练,以改善患儿认知功能,刺激运动神经元发育。 40 min/次,2 次/d,早晚进行,训练时合理控制运动强度,以患儿最大耐受度为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选择0.3×30 mm 针灸针,通过捻转的方式进针,对患儿头部穴位进行针刺,按照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和颞三针的顺序针刺。 语言发育迟缓者取舌三针;目光斜视者取定神针;智力不全者取手智针(劳宫、内关、神门)和足智针(中涌泉、内涌泉和涌泉);四肢动作不协调者取手三针(外关、曲池、合谷)和足三针(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留针30 min 左右,每日1 次,每周5 次。

1 个疗程为4 周,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将《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4]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异常姿势、反射消失,关节活动度、运动协调能力和肌力接近于同龄儿童水平;有效:肌力、关节活动度、原始反射、运动协调能力明显改善;无效:不满足上述指标。 (2)对比两组智力: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进行评估,测验后分数按常模转换,评分与智力成正比。(3)对比两组平衡功能:采用平衡功能量表(Berg)进行判定,评价内容有跌倒、站立、独步行走等,合计14 项,每项指标评分为0~4 分,总分为56 分,评分与平衡功能成正比。(4)对比两组精神运动发育情况:采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估,中下:80~89 分;中等:90~109 分;中上:110~119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低于研究组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临床评价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WPPSI、Berg、P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小儿脑瘫为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发病因素十分复杂,多与胎儿在母体时脑组织发育不全或分娩时脑组织受损有关[5]。 西医认为,女性怀孕期间滥用药物、不良嗜好、胎儿宫内感染、脐带绕颈、营养不良等因素会造成胎儿或婴幼儿时期脑血管病变、 大脑发育异常、免疫功能障碍或感染,从而引起脑瘫相关症状[6]。目前西医常采用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Bobath 疗法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将神经发育学与神经生理学作为基础,能结合患儿运动障碍特点、类型,持续刺激运动通路上神经元,使之产生新的兴奋点, 继而达到重建运动神经功能的目的。 另外,Bobath 疗法还可有效利用患儿平衡反射、自发性姿势反射等特点, 使患儿尽快适应正常的运动感觉与姿势, 最终使其对异常运动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Peabobd 运动训练能使患儿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还可提高运动功能,与Bobath 疗法联合应用,能增强康复训练效果。 祖国医学指出,小儿脑瘫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引起的肌肉萎软、 气血虚病症,故治疗原则为振奋督阳、开窍醒脑、补益肝肾[7]。 大脑是人体元神之府,针刺大脑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兴奋神经中枢,发挥出疏通经络、开窍醒脑之功效。另外,还能刺激运动神经与大脑周围神经,促进患儿脑部、肢体发育。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 值P 值WPPS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Berg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60.01±4.29 59.93±4.28 0.093 0.926 64.67±5.30 69.75±3.79 5.513 0.000 23.38±4.68 23.39±4.70 0.011 0.992 31.26±6.05 38.66±5.74 6.274 0.000 PD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75.10±3.29 75.14±3.24 0.061 0.951 87.11±2.56 95.09±3.48 13.061 0.000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低于研究组的9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WPPSI、Berg、P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作用理想,在改善患儿病情中有良好作用。许敏鸿等[8]的研究中对45 例脑瘫患儿联合采用中医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WPPSI 评分、Berg 评分、PDI 评分均较理想,与该研究中研究组取得的结果对比有良好一致性。 推测原因为: 康复训练治疗能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还可纠正异常姿势,恢复患儿运动功能与智力;针灸治疗能疏通经络,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贯通机体气血;此外,针灸治疗还可对神经电生理进行调节,刺激神经元网络重建和脑细胞功能代谢,使患儿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时,能促进脑细胞功能代谢,并且在改善局部神经元中有显著效果,还能恢复萎缩的肌肉与运动功能,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实用性强,建议作为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进一步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针灸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