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16 06:17王眙民许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偏瘫

王眙民,许梅

(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800)

中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通常表现为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 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更高。 中风不但能直接致残、致死,还可能引起各种后遗症,如程度不等的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痉挛性偏瘫以及运动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 临床上对于中风后遗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疗效有限,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无法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2-3]。 因此,强化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关键且有必要的。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8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8例为对象, 探析针灸推拿应用于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中风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诊断标准,并处在康复期;意识清醒,可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患者及其家属对此项研究知情,且已签署参与研究通知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脏器疾病者;重度感染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配合度差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 例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61.9±5.4)岁;病程1~16 个月,平均病程(4.9±2.9)月。 观察组39 例中,男23 例,女16 例;年龄44~79 岁,平均年龄(62.3±5.1)岁;病程1~18 个月,平均病程(5.0±2.7)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该项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选取外关、环跳、肩俞、太冲及足三里等穴为主穴,同时选取大柱、手三里等穴为配穴。 常规消毒处理后,用1~2.5 寸一次性毫针对穴位进行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左右,1 次/d,持续治疗30 d。

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针灸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推拿的具体操作为:(1)在痉挛优势侧肌腹处施以滚法,直到深部组织出现酸胀感,使痉挛程度得到缓解为度。(2)在痉挛劣势侧施以快速掌擦法,使该侧肌张力得到明显加强。(3)选取患侧的合谷穴、太冲穴施以三指捏法,使深部组织出现酸痛感,足关节背屈,髋关节、膝关节屈曲。(4)对患者的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的运动采取先慢后快的屈伸运动,同样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也采取同样的运动方式。1 次/d,持续治疗30 d。 在治疗期间,可采取被动拉伸、引体向上等措施,使患者关节得到一定的活动。此外,为避免在推拿时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操作者需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调整力道。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四肢活动能够自我控制,且能进行简单的活动为显效;患者的四肢活动力一般,但能进行简单的活动为有效;患者的四肢活动不能自我控制,且不能进行简单的活动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观察指标

(1)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加以判定,该表分值在0~100 分之间,患者得分愈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愈理想。

(2)痉挛状态评估: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对患者的痉挛前后的状态进行评估,13~16 分为重度痉挛,10~12 分为中度痉挛,0~9 分为轻度痉挛。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对照[n(%)]

2.2 ADL 及CSI 评分情况分析

治疗前,两组ADL、C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CSI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ADL 及CSI 评分情况对照(±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ADL 及CSI 评分情况对照(±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ADL治疗前 治疗后CSI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9)观察组(n=39)26.5±4.9(26.4±5.1)*46.1±5.4(67.3±5.0)#12.3±2.7(12.4±1.9)*10.6±1.2(8.4±0.7)#

3 讨 论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大多在康复期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加重,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迁移愈发难治, 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是极为关键的[4-5]。 通过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痉挛症状,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6]。 康复治疗包含多种方式,如中医的针灸、推拿等均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中医认为导致中风的因素较多,其中疲劳、风火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后遗症的发生,是由于痰瘀阻络、正气亏虚,继而造成脉络疲阻、经髓失养[7]。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调节其机体脏腑功能,达到调血、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在一定程度预防病情的持续发展[8]。对相应穴位予以针灸能温筋通脉、培补元气。现代研究表明:对人体实施针刺治疗,可扩张血管,避免血小板的集聚,加速血栓与出血块的溶解、吸收,优化脑部与肢体的微循环,强化新陈代谢,且调动神经细胞,继而实现加速患者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改善。推拿中的各种手法如按、揉、弹、捏等作用于相应的穴位或肌肉上,可加速血液流通,强化患者肌力,最终达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目的[9]。此外,经由对患者肢体开展被动活动,可进一步加强对其肢体功能的锻炼,有助于恢复。 多项研究指出[10-11]: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治疗,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改善其肢体活动能力,并缩短其康复时间。

在该次研究中, 采取针灸推拿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取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表明针灸推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CSI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推拿在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并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痉挛状态,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