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2020-04-16 06:17周建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浮针进针穴位

周建新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淄博 255400)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因椎间盘病变或外力作用后,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1]。 临床表现为剧烈腰痛,常伴有下肢放射痛,导致患者转侧、行走不利[2]。急性LDH 首选保守治疗,以消炎镇痛等西医保守治疗方案为主,虽然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疗效多不理想[3]。中医适宜技术简、便、易、廉,在治疗LDH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浮针是借助浮针针具进入局限性病灶周围或接近四肢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操作的一种针刺疗法[4],穴位注射是应用广泛的一种中医适宜技术, 集腧穴、药物及经络作用于一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5]。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04 例急性LDH 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浮针联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4 例急性LD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均经腰部CT 确诊;伴明显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 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交流者;感知觉障碍无法准确描述痛觉程度者;确诊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疾病者;伴中风后遗症等影响肢体功能疾病者。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 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1)传统针灸:选用一次性针灸针,具体穴位:悬枢、命门、腰阳关、腰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膀胱俞、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昆仑,患者侧卧位,操作者采用直刺或斜刺进针,捻转提插得气,留针30 min,1 次/d,连续治疗2周。 (2)穴位注射:每次取腰部阿是穴配上述穴位中任意2 个穴位,隔日轮换穴位。 抽取维生素B12(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0726)0.5 mg、黄瑞香注射液(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4020269)2 mL,每个穴位注射1 mL,1 次/d,连续治疗2 周。

1.2.2 实验组

采用浮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 (1)浮针:患者俯卧或侧卧位,操作者选取一次性浮针针具,寻找最痛点,距腰部阿是穴6 cm 处进针,也可循经取进针点,进针时注意与患者皮肤呈20°左右, 进针要迅速,进入肌层后右手将浮针先提拉至皮下再重新推进,针体全部进入皮肤后, 以进针点作为支点进行扇形扫散,同时配合操作者指令进行肢体收缩或舒张运动。 留针30 min。 每周治疗2 次,连续治疗2 周。 (2)穴位注射: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治疗前后,指导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自主评价疼痛程度,以0 分(无痛)~10 分(剧痛难以忍受)表示,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2)腰椎功能:治疗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JOA 评分[6]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 JOA 问卷包含主症、体征及日常生活活动3 个方面,总分0~29 分,评分越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3)临床疗效: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改善率=(治疗后JOA 评分-治疗前JOA 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JOA 评分)×100%。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改善率90%~100%;②显效:改善率60%~89%;③有效:改善率25%~59%;④无效:改善率<25%。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腰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实验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7.18±1.37 7.23±1.46 0.180 0.857 2.69±1.24 3.73±1.38 4.042 0.000 17.522 12.563 0.000 0.000

2.2 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JOA 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JO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JOA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JO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实验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14.27±1.76 14.65±1.83 1.079 0.283 25.18±2.71 22.69±2.45 4.915 0.000 24.347 18.959 0.000 0.000

2.3 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LDH 发病主要与椎间盘退变或受到外力作用相关,急性期LDH 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发神经水肿并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腰腿痛症状。 LDH 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主要与肾气亏虚、过度劳损有关,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为诱发因素,乃本虚标实之证[7]。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过度劳损,致筋骨失养;风寒湿邪、跌仆闪挫、络脉受损,致气血运行受阻,络脉阻滞,不通则痛。 治疗原则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传统针灸技术通过针刺不同腧穴, 发挥调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 LDH 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络走向有关。悬枢、命门等穴位归属于督脉,肾俞、 大肠俞等穴位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上述穴位可发挥舒经活络、散瘀止痛之效。 维生素B12营养神经,黄瑞香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过穴位注射,使药液与腧穴、经络共同发挥作用。 该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LDH, 总有效率为92.31%, 但仍存在无效病例,效果不甚满意。

浮针疗法是由符仲华博士结合现代医学发明的一种针刺疗法,其治疗机理包括疏松结缔组织液晶态理论、肌筋膜学说等[8]。 肌筋膜学说认为,激痛点可引起病变位置骨骼肌局部疼痛及其远处肌肉组织牵涉痛、压痛现象,浮针通过对激痛点进行牵拉及扫散操作,可使局部肌肉松弛,血管舒张,从而促进血液、淋巴液代谢和运行,有效减少神经受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最终缓解或消除疼痛或麻木症状[9-10]。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实验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OD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1%。可见,浮针与穴位注射联合用于治疗急性LDH, 可通过不同治疗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与传统针灸与穴位注射效果比较,疗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浮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腰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浮针进针穴位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浮针疗法临床应用进展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浅析浮针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