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2020-04-16 06:17孙芳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偏瘫组间缺血性

孙芳玉

(乐陵市胡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山东乐陵 253600)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能够得到缓解,但会产生急性应激障碍导致机体神经、免疫系统、内分泌功能失调,如在发病后30 d 得不到缓解,会转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极易发生睡眠障碍,不及时治疗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睡眠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该病常用的干预手段包括康复锻炼和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针灸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效果明显[2]。 该次研究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睡眠障碍患者110 例,分析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10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 例。 对照组中男性33 例, 女性22 例; 年龄55~73 岁,平均年龄65.4 岁;平均NIHSS 评分12.11分。观察组中男性34 例,女性21 例;年龄56~77 岁,平均年龄66.9 岁;平均NIHSS 评分为12.04 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西医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制定标准[3],经颅脑CT 及MRI 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会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价标准》。失眠诊断标准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4],患者症状以难以入睡、多梦、睡眠不深、早醒、醒后再难入睡,且醒后有疲乏和不适感,白天存在困倦情况, 失眠和极度失眠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时间在1 个月以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颅内CT 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睡眠检测提示存在睡眠障碍,但无精神障碍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 排除标准: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 存在沟通障碍及认知障碍, 合并有肝、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皮肤损伤及对该次研究中药过敏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睡前服用艾司唑仑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534),每次服用1 片,根据患者睡眠质量情况每周服用3~7次。 中药服用安神方,组方为酸枣仁、夜交藤、琥珀各12 g,甘草、石菖蒲、龟板各10 g,每天1 剂,煎煮后早晚服用。 治疗15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补益肝肾、调神醒脑、活血通络为主。 取穴:百会、上星、四神聪、神门、内关、风池、三阴交、完骨、太溪、足三里;风痰阻络者配阴陵泉、丰隆,气虚血瘀者配气海、血海、膈腧,肝肾不足者配肾俞、肝俞,下肢不遂配风市、委中、承付、环跳、绝骨。 使用平补平泻法,每天治疗1 次,15 d 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5]。

1.5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状态量表ADL 评分[6],两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越突出。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进行比较,包括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五个方面,得分在0~25 分之间,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6 疗效评价

显效: 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FMA 评分提高;有效:患者睡眠时间延长超过3 h,苏醒后精神状态良好,睡眠深度明显增加;无效:患者睡眠时间缩短或无变化,苏醒后精神状态不佳。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DL 评分和FMA 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 评分和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DL 和FMA 评分比较[(±s),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DL 和FMA 评分比较[(±s),分]

分组ADL 评分 FMA 评分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 值P 值46.1±11.1 69.1±19.0 7.752 0.000 42.0±13.0 61.3±15.0 7.211 0.000

2.2 PSQI 评分

在PSQI 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入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SQI 评分[(±s),分]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SQI 评分[(±s),分]

分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 值P 值3.0±1.0 4.2±1.2 5.697 0.000 5.0±0.8 8.3±0.9 20.324 0.000 3.1±1.0 4.3±1.0 6.293 0.000 3.0±0.1 4.3±0.3 28.142 0.000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会影响睡眠调节机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另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偏瘫、肢体功能失调、吞咽功能障碍等均会导致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产生烦躁负面情绪,也会使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缺血性脑卒中引发偏瘫后,因大脑神经大面积受损,脑部神经和外部神经不能发生正常连接, 肌肉的肌力会明显下降,使患者出现肌肉无力,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也会造成睡眠障碍[7]。

该研究采用安神方治疗睡眠障碍, 组方具有定志、补心、宁神、助寐的作用。 方中酸枣仁为养心安神之品,药理试验表明其具有催眠、安神、镇静、抗惊厥作用。酸枣仁可影响患者慢波睡眠,延长深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琥珀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抗惊厥、安神。 夜交藤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8]。 以上诸药合用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缓解睡眠障碍症状。

针灸为我国医学传承下来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明显、适应证广、经济安全、操作方便等优点。 该次研究采用针灸治疗睡眠障碍患者, 充分发挥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机体阴阳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ADL 评分和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 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独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睡眠障碍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组间缺血性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