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

2020-04-16 06:17孟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成形术球囊椎体

孟晨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江苏镇江 212000)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群体,因患者年龄大,机体各项器官、机能逐渐衰退,骨骼强度降低,受外力作用影响,导致脊柱压缩骨折,引起生物力学变化、进行性畸形,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以往,对于该病多采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但整体疗效欠佳,无法有效改善椎体高度、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不利于疾病预后。 临床数据显示,对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获得显著效果,既能复位塌陷椎体,确保骨折端稳定,缓解疼痛,又能预防脊柱塌陷,改善疾病预后[2]。 故该研究选取该院2016 年8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102 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 对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2 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通过数字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26, 年龄60~80 岁, 平均年龄为(66.35±2.4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为(66.28±2.51)岁。 对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保持俯卧位,垫高患者腰部、胸部,常规消毒、铺巾,将椎棘旁约3 cm 处作为穿刺点,局部麻醉,给予经皮穿刺,穿刺针应与塌陷中板保持平行状态,正位不能高于椎弓根和棘突之间连线中点,同时,将穿刺针针芯呈侧位、针尖位于患者椎体前大约1/3 处取出,通过导针将导管放入患者病灶内,明确病灶位置、深度[3]。 而患者另一侧也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穿刺,并将骨水泥注入患者病变椎体内,若骨折情况有所恢复后,轻转导管,骨水泥凝固后,拔除,此时需休息15 min,并仔细观察活动情况,若无异常,结束手术。

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呈俯卧位,给予心电监护,局部麻醉,经皮穿刺,并将球囊放于患者双侧椎弓根位置,合理调整姿势,椎弓根保持对称,棘突间距相同,于患者椎弓根2点和10 点钟方向作为进针点,防止超出中点位置,进针方向正确后,再穿刺2~3 mm 左右,拔除内芯,放入导针,置入扩张套管、工作套管,确保工作套管前端和后缘皮质之间约2~3 mm 距离[4]。 此时,拔除导针,放入精细钻,检查骨组织情况,并放入扩张球囊,合理调整位置,确保前下倾斜角度,注入碘海醇注射液,加压扩张,复位效果满意后,控制压力,取回造影剂和球囊。另一侧并采用相同方法,低压状态下,可利用工作通道在患者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注意双侧同时注入骨灰泥,待骨水泥固化可取出推注管[5]。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抗骨质疏松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椎体恢复情况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椎体恢复情况包括椎体前缘、 中缘高度。 疼痛评分采用VAS 评分标准,总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骨水泥泄露、栓塞和感染。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包括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精力五项维度,每项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和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中缘高度、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和疼痛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和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椎体前缘高度(mm)椎体中缘高度(mm) VAS 评分(分)研究组(n=52)对照组(n=50)t 值P 值68.79±12.88 59.38±11.24 3.936 0.000 69.88±13.74 58.37±11.19 4.647 0.000 2.31±1.02 4.88±2.31 7.218 0.000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率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率对比[(±s),分]

组别情感职能精力生理职能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研究组(n=52)对照组(n=50)χ2 值P 值88.58±3.12 70.12±4.36 24.505 0.000 89.12±2.06 71.44±2.15 42.377 0.000 90.15±3.16 72.01±3.12 29.170 0.000 89.12±2.03 70.09±1.34 56.082 0.000 88.74±3.26 68.77±3.64 29.148 0.000

3 讨 论

近年来,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在老年群体中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患者年龄较大,各项器官逐渐衰退,骨质密度降低,且骨小梁稀疏、细小,皮质厚度也逐渐减少,从而增加疾病发病率[6]。患者患病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降低后期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预后。因此,需针对老年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以往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但整体疗效较差,无法有效改善椎体前缘、中缘高度,还会引起术后骨水泥泄露、感染等,对于疾病预后造成一定影响[7]。 因此逐渐开始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椎体骨折后,会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变化,影响生理曲度、椎体高度和生理序列,采用球囊扩张后,能够恢复椎体高度、角度,使骨水泥深入椎体各间隙中,硬化后得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将造影剂注入球囊内,利用球囊膨胀起到稳定挤压效果,有助于扩大狭窄椎体内部[8]。在患者脊柱稳定期将黏度较低的骨水泥及时注入椎体空间内,通过骨水泥凝固时释放的热量能够凝固疼痛部位末梢神经,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并且,骨水泥凝固后能够提高椎体坚硬强度、压缩强度,有助于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情况。 此外,球囊扩张后撑开患者椎体还能减少压缩椎体内微骨折、骨小梁交错症状,让骨水泥在呈粘稠状态时注入,既能提高骨水泥凝固后的椎体强度,改善椎体前缘、中缘高度,又能减少骨水泥渗漏,预防静脉栓塞疾病[9]。 该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中缘高度、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球囊撑开部位能够促进后期骨质复位, 而将骨水泥注入椎体空间凝固后能够为椎体提供应力,对促进椎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10]。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理想,既能减少疼痛,改善椎体前缘、中缘高度,又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症状,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成形术球囊椎体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