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0-04-16 06:17楚丽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哺乳体征手术室

楚丽霞

(阳谷县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300)

近年来,妊娠女性剖宫产率显著上升,其原因可归为以下两点:(1)生活水平的改善为胎儿补充了足够的营养成分[1-3],胎儿发育更加完善,多数胎儿体重较大,自然分娩难度增加,故而选择剖宫产;(2)部分初产妇恐惧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感, 且没有分娩经验,心理压力较大,而高龄产妇则面对身体机能减退的情况,增加了剖宫产发生率。 剖宫产虽能减轻产妇身心负担,但术前术后仍存在较多不良情绪,术后子宫收缩、腹部切口均会增加疼痛感,不利于术后恢复,更甚者会引发产后抑郁症,预后较差[4]。既往剖宫产产妇护理多注重伤口恢复,而手术室优质护理则在手术各阶段开展护理干预,提升了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在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中效果较好。 为进一步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的影响,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该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86 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8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手术禁忌症,均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对该研究同意知晓的产妇; 手术依从性较高的产妇;未合并脏器类疾病的产妇[5];未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排除标准: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合并症的产妇;存在精神类疾病史的产妇;无法与医生正常沟通的产妇;存在意识障碍的产妇;一般资料完整度不高的产妇。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该研究。

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优质组有产妇43 例,其中初产妇19 例,经产妇24 例;年龄20~40 岁,平均年龄为(30.15±2.67)岁;孕周36~42 周,平均孕周为(38.74±1.62)周。 对照组有产妇43 例,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23 例;年龄21~39 岁,平均年龄为(29.46±2.53)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为(39.26±1.8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等。

优质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①情绪护理:向产妇介绍剖宫产手术流程,带领产妇熟悉手术室环境[6],列举剖宫产成功案例,减轻产妇紧张焦虑心理,提高其剖宫产分娩信心。 ②术前宣教:将剖宫产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产妇,指导产妇行深呼吸训练,提高产妇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行术前常规检查,以保证剖宫产顺利进行。 (2)术中护理:提前调整手术室温度,避免持续低温产生的并发症,随时观察产妇面部情绪变化及生命体征,若产妇焦虑紧张情绪较为严重[7-8],可给予语言、行动鼓励支持,若生命体征异常变化,迅速告知医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术后护理:①母婴护理:胎儿分娩后与产妇短暂接触, 将新生儿情况告知产妇,以改善产妇心理状态。 分娩后护理人员行腹部按摩,促进产妇机体血液循环, 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送至病房。②哺乳护理: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感强烈,护理人员可告知产妇哺乳技巧,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同时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9]。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及情绪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依据为VAS 评分)等。 情绪变化情况依据SDS、SAS 观察护理后产妇抑郁、焦虑情绪。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产妇恢复情况

优质组产妇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排气时间(h)泌乳时间(d)住院时间(d) 疼痛评分(分)优质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13.15±2.04 19.72±2.86 12.264 0.000 1.74±0.36 3.65±0.96 12.216 0.000 4.73±1.59 8.62±1.77 10.721 0.000 3.52±0.91 6.99±1.24 14.794 0.000

2.2 观察两组产妇情绪变化

护理后,优质组产妇SDS(10.73±3.18)分、SAS(14.62±3.81)分低于对照组的(15.96±3.27)分、(20.98±3.7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9、7.812,P=0.000、0.000)。

3 讨 论

在多因素的影响下,剖宫产率逐渐增加,虽能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感及恐惧感,但剖宫产仍会损伤刺激到机体各组织[10],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和凝血功能。为保证剖宫产产妇尽快恢复,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十分必要。在传统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多进行伤口护理,目的在于促进伤口恢复, 但较少关注产妇心理需求,护理过程存在片面性,降低了产妇接受度[11]。 作为新型护理模式, 手术室优质护理强化了传统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各阶段的不同护理措施, 有效改善产妇心态,实现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作为有创性操作,剖宫产会让产妇出现紧张焦虑心理,产妇向产妇介绍剖宫产手术流程、优缺点、必要性等知识,带领产妇提前熟悉手术室环境,同时列举剖宫产成功案例,能有效改善产妇不良情绪,让其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剖宫产[12]。 术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剖宫产知识,指导其进行深呼吸训练,强调剖宫产注意事项,能促进护理人员自我约束力的提升。 在剖宫产术实施时,护理人员需调节手术室温度及湿度,避免低温引起的并发症,同时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面部表情变化, 若生命体征异常,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若产妇情绪较差,则需与其多沟通,行语言及行动鼓励,提高产妇信心。剖宫产术后让胎儿与产妇进行短暂接触,并告知产妇新生儿的情况,能有效改善产妇不良情绪;腹部按摩的实施,则能促进产妇机体血液循环,提高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护理人员应告知产妇哺乳技巧, 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哺乳,形成良好的哺乳习惯,不仅能促进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提升,还能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 该研究结果显示, 优质组产妇排气时间(13.15±2.04)h、 泌乳时间(1.74±0.36)d、住院时间(4.73±1.59)d 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52±0.91)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优质组产妇SDS 评分(10.73±3.18)分、SAS 评分(14.62±3.81)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论和刘君[13]的结论一致,说明手术室优质护理可提高剖宫产产妇手术适应能力,降低应激反应,更有利于产后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能缩短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感,还能改善不良情绪,护理效果优异。

猜你喜欢
哺乳体征手术室
会哺乳的树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