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16 06:18杨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脑梗塞肢体量表

杨彬

(安丘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安丘 262100)

脑梗塞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局部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常见的脑梗塞包括:脑血栓、腔隙性梗死或脑栓塞,临床多表现为猝然昏到、半身不遂、不省人事等[1]。 临床研究表明[2]: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残疾率高等特点,且存活患者亦可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常规干预方法远期预后欠佳。康复干预属于非药物干预方法[3],通过对患者进行训练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局部血液循环。 该研究选择2018 年3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 例为对象,探讨康复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脑梗塞患者76 例为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38 例,男21 例,女17 例,年龄43~71 岁,平均(60.49±6.83)岁;病程2~14 d,平均(6.33±0.61)d;病灶部位:左侧23 例,右侧15 例;合并症:高血压12 例,糖尿病4 例,高脂血症5 例。观察组38 例, 男23 例, 女15 例, 年龄41~74 岁, 平均(60.72±6.89)岁;病程2~15 d,平均(6.38±0.67)d;病灶部位:左侧22 例,右侧16 例;合并症:高血压10例,糖尿病5 例,高脂血症6 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4]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均经CT、MRI 检查确诊;意识尚清楚,能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康复锻炼。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因素引起的运动障碍、脑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给予神经保护、促进脑代谢,改善患者脑部循环、控制患者脑水肿,并降低颅内压等干预。同时,常规给予吞咽冰刺激或电刺激,正确指导患者呼吸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给予患者推拿训练等,1 次/d,每周持续5 次,连续完成4 周干预,训练时根据患者耐受控制运动量与训练的次数。

观察组:联合康复干预。(1)超早期康复干预[5]。该时期主要以良肢位摆放为主, 注意患者肢体摆放,预防、减少肢体后遗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同时,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每2 h 更换1 次体位,降低压疮发生率;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坠床及压疮高危因素,设置警示标志,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干预。 (2)早期康复训练[6]。该时期主要指患者入院后1 周,该时间段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在超早期基础上加强患者肢体被动训练,如:肩部、腕部、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2~3 次/d,15 min/次; 加强患者病情评估, 给予患者饮食、药物、吞咽功能训练,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协助患者完成相应的训练;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3)稳定期康复干预。 主要指患者入院1~2 周,该时间段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能在被动活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主动训练。(4)其他。根据患者恢复及耐受加强患者站立平衡训练、 步行训炼、上下楼梯训练等,每天数次,10~15 min/次,以患者耐受为宜。 干预4 周后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采用简易认知功能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量表总分30 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高;采用LOT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总分91 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高。(2)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总分42 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差)、Fugl-Meyer 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效果越佳)及巴塞尔(Barthel,总分20 分,分值越高,效果越佳)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3)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两组干预过程中呛咳、噎食、坠床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表示,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 周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4 周后MMSE、定向、知觉、视觉运动组织、 注意与集中与思维运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干预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干预4 周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量表得分、Barthel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

组别MMSE LOTCA 评分定向 知觉 视觉运动组织 注意与集中 思维运作观察组 干预前干预4 周后对照组 干预前干预4 周后17.49±2.31(27.53±2.42)ab 17.50±2.32(22.32±2.38)b 4.21±0.59(7.43±0.65)ab 4.20±0.58(5.39±0.61)b 6.27±0.53(21.21±3.29)ab 6.28±0.54(12.43±1.54)b 12.27±2.15(23.21±3.46)ab 12.29±2.17(18.53±3.11)b 3.34±0.69(3.98±0.73)ab 3.35±0.70(3.68±0.72)b 8.56±0.73(16.45±1.21)ab 8.57±0.74(12.13±1.02)b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干预前比较,bP<0.05

组别时点NIHSS Fugl-Meyer 量表 Barthel 指数观察组(n=38)对照组(n=38)干预前干预4 周后干预前干预4 周后13.29±2.15(6.48±0.71)ab 13.30±2.16(9.63±1.37)b 47.49±5.45(83.15±8.49)ab 47.50±5.46(69.87±6.72)b 5.63±0.49(15.79±1.22)ab 5.64±0.51(10.53±1.05)b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干预过程中呛咳、 噎食、 坠床发生率为2.63%, 低于对照组的18.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P=0.02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偏瘫、语言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7]。近年来,康复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干预4 周后MMSE、定向、知觉、视觉运动组织、注意与集中、思维运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康复干预能提高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利于患者恢复。 康复干预能根据患者不同的时期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减轻肢体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既往研究表明: 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予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等,有助于改善患肢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同时,加强患者早期康复干预能预防肢体挛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 该研究中,观察组干预4 周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量表、Barthel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干预能减少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尤其是在脑梗塞患者发病早期,积极给予规范且系统的康复干预,能促进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急性、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13]。

综上所述,康复干预用于脑梗塞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肢体量表
肢体语言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肢体写作漫谈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