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04-16 06:18许翠平尚延萍傅蕾王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书写能力疗程康复

许翠平,尚延萍,傅蕾,王健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 210044)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俗称中风,也称为脑血管意外[1]。 现在的医疗水平可以有效地治疗脑卒中患者。 由于中枢神经具有可塑性,故后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脑神经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文献表明[2],在患者病情稳定48 h 后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受损神经,促进受损神经轴突再生,形成一个新的神经通路,从而重新获得肢体的支配意识,同时康复训练也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疾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也有文献提示[3],脑卒中患者通过自然恢复的残疾率高达80%以上,通过康复介入不落残疾或仅有轻微残疾的患者高达90%以上, 由此可见康复介入恢复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脑卒中失语,提高患者语言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该院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240 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语言功能训练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失语患者240 例为研究对象, 依据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 例。 对照组中,男63 例,女57 例;年龄24~77岁,平均(51.2±1.3)岁。 观察组中,男62 例,女58例;年龄22~76 岁,平均(50.9±1.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高压氧治疗:使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YcGr-2.6A 型,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 第3261253 号],设置舱内压强为0.2~0.25 MPa,并持续加压20 min,稳压80 min,减压20 min,控制舱内氧浓度在80%以内,每天治疗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持续治疗4 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进行吸痰操作。(2)电刺激:采用先进的经颅刺激仪(磁场刺激仪,YRD CCY-1 型,鄂械注准20142211249), 选用失语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刺激强度80%~130%静息运动阈值,刺激时间为10 s,休息时间2 s,每次治疗10 min,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4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语言功能训练康复,内容如下。 (1)听理解力训练:①语词听觉辨认:出示不同图片或实物,通过医护人员口述其名称,让患者进行辨认;②执行动作:医护人员对患者发出动作指令,如闭眼、抬脚等;③记忆训练:锻炼初期反复为患者讲解一些简单的字母或文字, 加深患者印象,后期帮助患者回忆其生活经历以及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识别,每天进行多媒体软件播放视频、音乐,刺激患者听觉以及视觉。 (2)语言表达训练:从单字、单词发音开始,并逐步增加为短句短语,同时也可以让患者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语言训练。 (3)阅读能力训练:通过图片、字汇重组等方式进行训练,并鼓励患者多用脑,如简单的算术、棋具等,对患者出现的一些小进步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加患者自信心。 (4)书写能力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易到难进行书写,如早期训练书写数字、中期书写姓名、后期抄写短句等。 每天训练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持续训练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4]:显效:听、说、读、写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正常;有效:听、说、读、写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听、说、读、写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语言能力评分:采用自制失语症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分为听理解力(30 分)、语言表达(50 分)、阅读能力(60 分)、书写能力(50 分)4 个项目,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语言能力越好。 记录两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理解力、语言表达、阅读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120)观察组(n=120)t 值P 值听理解力治疗前 治疗后语言表达治疗前 治疗后阅读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10.42±1.34 10.37±1.41 1.421 0.152 16.42±2.14 21.48±4.15 4.157 0.012 30.46±4.12 30.14±4.74 1.123 0.467 33.15±4.85 38.23±5.25 4.572 0.023 26.27±2.41 26.14±2.43 1.457 0.231 31.47±2.47 39.41±2.58 4.164 0.034书写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24.47±2.56 24.16±2.41 1.354 0.432 25.23±3.14 30.24±2.41 5.152 0.03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 讨 论

失语症指患者意识清晰、精神正常、发音和构音器官无障碍,但由于脑部病损而使其缺乏或丧失理解及语言运用能力[5],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为卒中后大脑语言中枢或与其联系的传导束受损,导致出现相应的语言功能障碍。失语症根据不同的语言运动中枢损伤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以及命名性失语[6],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不便。

随着我国综合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医疗高新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投入, 导致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由于脑卒中大脑神经损伤会对患者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7-9],增加了失语症的发病率。

神经中枢的自主修复能力不佳,所以现代医学十分注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介入治疗,通过康复介入改变神经中枢的短期功能(突触效率与效力)与长期结构(神经连接的数量与组织的改变)[10],达到改善机体功能的效果,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其中语言功能训练康复是常见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训练,其目的在于刺激患者大脑语言中枢,将其残存的语言中枢功能充分利用,用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通过语词听觉辨认、执行动作以及记忆训练等方式改善患者语言能力,再结合听觉刺激、 复述以及书写等方式进一步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继而促进患者语言能力恢复。

经过研究后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理解力、语言表达、阅读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语言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深刻影响。 但由于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障碍,且心情忧郁烦躁,常带有诸多负面情绪,不利于长期坚持康复训练,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以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加强康复锻炼的意识。

综上所述,治疗脑卒中失语患者时应用语言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提高患者语言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书写能力疗程康复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书写能力的培养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和应对对策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