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在改善高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16 06:17张小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肺心病高龄康复

张小杨

(解放军陆军第947 医院消化呼吸科,新疆喀什 844200)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对人类的危害较大,且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咳嗽、喘息、气短或心悸等不良症状[1]。 因高龄者机体衰老,肺功能受到损伤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可能会日益加剧,对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的危害[2]。高龄肺心病患者虽然起病较缓慢,但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治,疾病进展后有较大概率会导致其肺血管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肺功能紊乱、肺血管阻力增加,可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护理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选取2018 年7月—2019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00 例高龄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到高龄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希望为该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 例高龄肺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 其中,对照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54~79 岁,平均年龄(61.35±3.12)岁;研究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65.68±3.5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2) 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其中,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脑血管及脑实质疾病所导致的肺功能受损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1)帮助患者制订基本的营养摄入方案,对患者采用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选择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并且要饮食清淡。严禁患者有抽烟、喝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 保证患者的饮食健康。(2)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临床数据,若发现不良现象则立即报告医师,并进行紧急救助处理。(3)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对患者所住房间的地面、桌椅、柜子等使用消毒水进行消毒处理,早晚各1 次,每间隔12 h 需要对房间进行1 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早晨7:30、中午12:30、 晚上16:30 分3 次对患者治疗房间进行通风处理,保证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室内湿度控制在38%~65%。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康复护理。①护理人员主动以亲切的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日常的护理注意事项,根据患者个人爱好谈一些其感兴趣的话题,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②合理安排值班方案,增加护理人员巡查的频率,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病情进行密切关注,特别留意患者的心理情绪,若发现患者情绪低落则需给予正确的心理情绪疏导。 帮助患者顺利地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若发现患者存在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力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③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与心灵上的沟通交流,正面积极地开导患者,对其的治疗予以肯定,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积极地参与到治疗当中去,帮助其树立起治疗自信心。(2)呼吸康复护理。 ①引导患者每日进行咳嗽训练,1~2次/d。②引导患者每日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前告知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双手、肩部以及胸部自然放松,呼气时,缓慢收缩自身腹部,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然后闭口,使用鼻孔进行吸气。 呼吸训练当中呼气的时间应当比吸气的时间长, 每日引导患者进行2 次训练,训练时间为早晨和傍晚,每次训练的时间为5~15 min。③对患者采取氧疗护理,每日进行氧疗的时间≥15 h,氧气流量控制在1~2 mL/min。 ④护理人员每日帮助患者进行扣背,在此之前通过听诊的方式对其痰液滞留的大致位置进行了解,从肺底部开始,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帮助患者叩击胸壁,叩击时间以1~3 min 为宜,同时注意叩击的力度不可过强。(3)运动护理。针对患者个体的不同制订科学、有效的运动体系,针对高龄肺心病患者采用有氧运动更为合理。加强患者的有氧运动,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在餐后1.5 h 之后进行有氧运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每次进行有氧运动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0~50 min 左右,运动期间要适当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避免患者产生身体的不适从而影响其身体健康。该项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让患者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去,从而增强体魄,利于其身心健康。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具体指标使用肺功能测定仪进行测定,主要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潮气量(VT)以及肺活量(VC)。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护理前后VT、VC 及FEV1 水平比较(±s,L)

表1 两组护理前后VT、VC 及FEV1 水平比较(±s,L)

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VT护理前 护理后VC护理前 护理后0.61±0.20 0.62±0.20 0.250 0.803 0.83±0.02 0.79±0.02 6.521 0.000 3.17±0.10 3.18±0.10 0.500 0.618 3.67±0.10 3.42±0.10 7.038 0.000 FEV1护理前 护理后3.00±0.41 2.95±0.41 0.610 0.543 3.38±0.50 3.12±0.47 10.023 0.000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VT、VC 及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3 个月后,两组患者以上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 论

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除此之外,该病相关的并发症也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根据研究表明,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高龄肺心病患者随之增多[2]。因为老年人的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其心功能也逐渐衰竭,轻微的劳动与运动就会导致其呼吸困难,因此患病几率逐步增高。在此情况下,患者发自内心地抵触运动与劳动,久而久之生活琐事(如上厕所、洗漱、端茶倒水等)也希望他人照料,过分的依赖亲人及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与疏导。激发患者的求生意识与主动运动的能力,让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当中去,让其有适当的运动和锻炼的机会,去除其依赖感,这是帮助其改善症状的关键。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临床护理工作在其中得到了新的发展[3]。 综合康复护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护理内容,其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针对高龄肺心病患者,其恢复护理内容主要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吸氧的流量、 帮助患者体外排痰以及引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量,提高其肺功能[5-7]。 综合康复护理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高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效果,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该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康复训练、 心理康复护理以及运动护理等,在患者得到一定的治疗后,引导其进行了适当的有氧运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了保障。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护理前VC、VT 以及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VC、VT 以及FEV1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就说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VC、VT 以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相关研究对30 例高龄肺心病患者进行咳嗽康复训练, 并且采用心理护理以及运动护理等方式进行了护理,结果发现, 患者在经过护理后肺功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相关肺功能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上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大致相同[8-9]。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在改善高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更优,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因患疾病而产生的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心病高龄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