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复配修复药剂对土壤中六价铬的修复

2020-04-17 03:10丁婵媛王唯实
云南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原浆价铬卵磷脂

丁婵媛,刘 昊,王唯实

(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铬盐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常见于电镀、印染、制革、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企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渗漏、不合理处置等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铬常见化合价为+2、+3和+6,天然水体中铬主要以Cr(III)和Cr(VI)的形式存在,极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在碱性条件下,Cr(III)沉淀物易被氧化成溶于水的六价铬酸盐,包括Cr2O72-、HCrO4-、CrO42-等六价形式存在。另外六价铬与环境中常见的Cl-、SO42-、HCO3-配位,增强了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迁移能力。Cr(VI) 毒性比Cr(III) 高100倍[1]。修复Cr(VI) 污染的一般方法是将其还原为Cr(III)。

目前土壤Cr(VI)污染常用的修复方法为化学还原和生物修复。

化学还原的优点是起效快,常用的化学还原药剂有零价铁粉、亚铁盐、还原性硫化物等。但在环境中,溶液相和可交换态的六价铬被还原后,被吸附的六价铬和铁锰矿物结合态的污染物可能会再次释放,再加之土壤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物等会将Cr(III)再次氧化,造成Cr(VI)污染物浓度无法继续下降甚至反弹,化学还原药剂可能需要多次注射。

土壤中广泛存在有六价铬耐受性的微生物,包括硫还原菌、铁还原菌、产甲烷菌等,这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使用六价铬作为电子受体,可以利用该特性修复六价铬污染,被驯化后,在其他环境条件不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在较长时间内都能持续固定六价铬。总体来看,微生物反应速度较化学还原慢,但反应较为持久,适于污染场地的长期管控或作为化学还原修复的补充和强化。

本系列试验目的在于同时实现土壤和地下水中Cr(VI)化学还原和生物修复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注射次数,以减少修复成本。

在以往的实践和研究中,使用硫酸亚铁溶液还原铬污染土壤,能够很好地将土壤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形成FexCr1-x(OH)3沉淀,有效降低土壤中六价铬的浓度[2],但作用时间较短,有效范围有限。在生物修复领域,植物油是新兴的修复材料,按其成分可以分为纯植物油和乳化植物油,在修复地下水氯代烃、六价铬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前景[3-8]。如Faybishenko等[9]在美国汉福德场地 (Hanford Site)使用一种 HRC(甘油聚乳酸)修复地下水 Cr(VI)污染,40L的HRC一次性注入地下水含水层后,刺激土著微生物生长代谢,并生成大量的Fe2+和S2-作为还原剂还原Cr(VI),注入3年后,Cr(VI)浓度低于检测限。

美国空军食用油原位生物修复氯化剂协议[10]中提到一种用于强化厌氧修复地下水中氯乙烷的药剂,其成分为46%大豆油+40%水+10%食品级乳化剂+4%乳酸钠。

本系列试验药剂复配化学还原成分和碳源材料,二者取长补短,发挥化学还原成分起效快的优点,快速降低地下的氧化还原电位,碳源材料起到缓释作用,可长期维持六价铬浓度可接收水平。药剂中乳酸作为小分子碳源,蔗糖作为中分子碳源,大豆油做为大分子碳源,三种碳源依次被微生物利用,保证对铬还原微生物的驯化从药剂注入地下后的短时间内可开始。药剂使用卵磷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全药剂成分无毒,试验验证稀释5倍后能维持ORP稳定在-42mV。

本系列试验主要涉及稳定性和修复效果两个方面。

1 药剂稳定性试验

1.1 实验材料

卵磷脂 (食品级添加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分析纯)、大豆油、硫酸亚铁(分析纯)、乳酸钠(分析纯60%水溶液)、蔗糖(分析纯)、水。

1.2 实验方法

1) 混合水溶液(在超纯水中按顺序加入FeSO4-蔗糖-乳酸钠溶液)和大豆油、表面活性剂,搅拌,超声水浴10min,配成药剂原浆(加入SDS的实验组编号为1-0,加入卵磷脂的实验组编号为2-0)。其中添加SDS的实验组为S组,添加卵磷脂的实验组为L组,测ORP。

2)原浆静置90min后,观察分层情况,测不同层的ORP。

3)取一定量的原浆再混匀,分别稀释5倍和10倍(SDS,稀释5倍,编号为1-1;SDS,稀释10倍,编号为1-2;卵磷脂,稀释5倍,编号为2-1;卵磷脂,稀释10倍,编号为2-2;),超声10min,测ORP。

4)稀释后的乳液静置30min后观察分层情况。5)乳液静置1天,观察分层情况。

1.3 试验结果

1) 混合水溶液(在超纯水中按顺序加入FeSO4-蔗糖-乳酸钠溶液) 和大豆油分别加入SDS和卵磷脂并搅拌后,都能乳化大豆油和水溶液,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在超声水浴10min后,体系中油滴变小,分散更均匀。

2)原浆在静置90min后,L组分为三层,S组分为两层,各层的ORP见表1。

表1 静置后测ORP mV

3)加水稀释后并超声后,药剂的ORP升高,原始数据见表2。

4)药剂稀释后,静置30min后,未观察到稀释乳液中有单独的油层出现。

表2 各组ORP mV

5)原浆静置1d后,L组乳液分层明显,可能的原因是表活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在过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植物油滴完全被表面活性剂的亲油端包裹,而且还有过量的表面活性剂剩余。S组原浆静置1d后分层,造成分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重力分层,但被分散的油滴并未被破坏,下层清液颜色仍为绿色,说明二价铁还原能力得到保护。

1.4 试验结论

1) 卵磷脂和SDS都有很好的乳化效果,不借助过多外力搅拌都能使大豆油和水混合互溶。

2) 超声能强化乳化效果。现配的原浆的ORP分别为L组-88mV和S组-93mV,静置90min后原浆ORP升高,但理论上都可以起到还原六价铬和氯代烃的效果。

3) 静置90min后,分层的原浆可以搅拌还原,对还原后的原浆进行稀释,随着稀释倍数升高,ORP升高,而且可以观察到稀释对S组ORP的影响大于L组。

4)卵磷脂的缺点是长期放置后或者中性盐、酸性环境下,容易氧化酸败变黑[11],使用卵磷脂配置原浆必须现配现用。

5)如果表面活性剂不变质,则分层是可逆的,长期放置分层后的乳液只需在现场再混合后即可使用。

2 修复效果测试

2.1 试验材料

卵磷脂 (食品级添加剂)、SDS(分析纯)、大豆油、硫酸亚铁(分析纯)、乳酸钠(分析纯60%水溶液)、蔗糖(分析纯)、水土壤(粉土夹少量碎石)、及相关测试试剂。

2.2 实验方法

1) 六价铬污染土壤约1.2kg,筛分后四分法取土。

2)将污染土壤为10组,每组100g土装入烧杯,按照表3投加乳化植物油还原修复药剂,充分混匀后密封烧杯。

3)所有烧杯置于密闭的培养箱中,投入厌氧产气剂制造密闭培养箱中的厌氧条件,按照表3分别养护1周或2周。

4)检测土壤中六价铬浓度。

2.3 实验结果

第0组为空白组,不养护直接进样检测,测得污染土六价铬浓度为1240mg/kg。

表3 药剂添及养护时间

第1组和第2组直接添加药剂原浆,第3组和第4组不添加碳源材料,第5组和第6组不添加化学还原成分,第7组添加3倍于原浆的化学还原组分且不添加碳源材料,第8组和第9组为稀释后的药剂。养护后各组样品中Cr(VI)质量浓度如表4所示。

2.4 试验结论

1)对比0/1/2组结果,说明药剂原浆对六价铬还原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波动;

表4 养护后各组土壤中Cr(VI)浓度

2)对比0/5/6组结果,说明在碳源材料对六价铬还原起一定作用,且六价铬去除率和养护时间成正相关;

3)对比0/3/5组结果,说明单一化学还原组分可以还原六价铬,但养护时间增加对六价铬去除率的促进有限;

4)对比0/1/8/9组结果,说明稀释2.5后的药剂原浆对六价铬还原效果影响不大,但稀释倍数大于2.5倍时药剂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

3 结论

1)本系列试验中所用药剂复配化学还原成分和碳源材料,二者取长补短,发挥化学还原成分起效快的优点,快速降低地下的氧化还原电位;碳源材料具备缓释能力,可以长期维持六价铬浓度在可接受水平,无需二次补充投药;

2)本系列试验所述药剂中生物有效成分复配乳酸作为小分子碳源,蔗糖作为中分子碳源,大豆油作为大分子碳源,三种碳源依次被微生物利用,可在药剂注射后短时间内启动对铬还原微生物的驯化;

3)本系列试验所述的药剂使用无毒乳化剂,通过筛选试验得到最优乳化剂配比,最终形成乳液属于“水包油”型,其中水溶性组分和油溶性组分可分开配置和运输,最终在修复现场混合并稀释;

4) 药剂具备较高稳定性,稀释5倍后能ORP可稳定在-42mV。

猜你喜欢
原浆价铬卵磷脂
预热法测定皮革中六价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某化工厂六价铬污染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
以谷朊粉原浆和谷朊粉为原料的组织蛋白生产工艺对比研究
衡水老白干67度原浆原液的两款酒比较谈
卵磷脂的概述及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六价铬离子在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L-半胱氨酸和溶血卵磷脂(16:0)作为卵巢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修改皮革制品六价铬限量
家家都有年份酒唯有古井酿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