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深度共读整本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4-17 09:52陈秋咏
考试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句话:“多读书多积累,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的应用规则。”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则怎么教给孩子,最好的途径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己领悟。教师的职责则是引领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为经典阅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选准一本书,开始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有什么好处呢?鉴于此,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以“小学高年段整本书阅读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为这两个学年的主题研究方向。下面,我就我们班共读《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阐述在这两个月里,如何与学生共同深度地研读这本书。

一、 我想读书——好书推荐会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2011年出版的《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以读整本书为载体,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丰富语言积累,掌握阅读和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多种表达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人,更是学生学会阅读的示范者,教师应与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阅读整本书并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积蓄了后劲。

五年级的孩子求知欲望特别强,富有想象力,敢于挑战,但在困难面前又有畏难的情绪,鉴于此,我们选择了《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这本好书,是想把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尝试和挑战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灵中,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同样,我们经典作品中有很多类似的游记,例如《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发现之旅》《徐霞客游记》等,就可以在有兴趣读游记作品的基础上,由本书类推到读相似的书。

我和孩子们拿到书以后,为了这段时间能有一定的阅读质量,我们就一起制定了《师生共读计划单》。

如果把课外阅读全放任给学生的自觉阅读上,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效果是无法达到的。

二、 我爱读书——读前指导课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阅读习惯的养成与促进需要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来支撑,同时也需要老师长期的激励,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有效。在学校,我们有每周周二下午一小时的经典阅读,在这一小时里面你既可以坐下来静心阅读,也可以在这里和同伴唱读、陪读、聊读等。教室也设置有班级图书柜和读书角,学生们可以在任意课间和同学、老师交流阅读进度及感受。每天的早读10分钟轮流指定学生放声朗读你喜欢这本书的任意一个片段,老师也每天向学生读一个经典的段落。

在第一周的读前指导课上,我做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播放一段鲁滨逊故事的开头,并配上文字的描述(1659年9月30日 我,可怜的鲁滨逊·克鲁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孤岛上。我暂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全都葬身鱼腹,我却九死一生。)同时出示问题:鲁滨逊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他会葬身鱼腹,会被野人吃了吗?以此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去猜故事的发展,渴望知道答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恨不得马上找到这一情节往下读。于是,我顺势借助PPT引领孩子们进行读书名、读副标题、读目录,然后封面的图案、内页的插图、作者的序言以及其他作家的评论等。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大声地读、是静静地看、还是小声地读,总之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学生快速地浏览,提取书中的信息,以促进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往下读。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的阅读质量与阅读动机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读前梳理进度时,对学生给予鼓励与表扬,对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可以放慢再放慢,对有阅读优势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化成他们持续阅读的内在动力。

三、 你会读书吗?——读中推进课

“好的书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家洛克在他的话语中向人们阐述,阅读过程中,只有对现成的文字材料进行思考、思考、再思考,才能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架构,进而产生有用的,用于指导行动的真正的东西。当孩子通读全书一遍后,我就发给他们一张读书单,其实内容是对书的一个回顾。

高段“同读一本书”阅读单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1. 请你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80字左右):

2. 主人公是如何到达孤岛的?他到达了之后思考了哪些问题?

3.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事例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4. 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你的理由要合情合理。

围绕着这些话题,让孩子们在这一节课的话题更足,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孩子关注细节,手把手地放在作者写作的心脏脉搏,感受作者的思想,并作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学行成于思”,教师在阅读孩子的阅读单时,也能明白孩子们有没有读下去,会不会读,为下一个环节“畅聊读书吧”做好流程的准备。

《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施以相应的指导,但绝不强加于他们的理解。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教师起的作用是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辅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保有阅读兴趣。如果有些没办法跟上阅读节奏的学生,教师应留出自主阅读的空间,让这些学生带着问题再去继续完成阅读,读完之后再来完成阅读单。

四、 我能读书——畅聊读书吧

把一本书好好地消化胜过走马观花地翻阅十本书。配合阅读,让学生在这次的活动中,结合自己所做的阅读摘录笔记,阅读单,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对学生的深度阅读起到推进作用。首先,我让喜欢用表演方式来交流的孩子上台演一演“鲁滨逊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他是怎样救下黑奴的?”其次,让喜欢朗诵的孩子,选择一部分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还有,喜欢画画的同学,用画笔画下你心目中“鲁滨逊”的形象。最后,还有同学将我们一起读这本书的一些过程和文字的描述制作成美篇发在班级群。总之,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又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孩子们的阅读自主性,提高了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感知、评价鉴赏等方面的阅读能力。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不是单纯的一本书阅读,它是想从一本书的阅读找到阅读的感觉,体会到阅读的整体性,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持续地去阅读其他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彤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7(2):11-13.

[3]王跃平.同“学”共读: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3(2).

作者简介:

陈秋咏,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浔江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