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2020-04-17 14:49景瑞琴雷平
对外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改革

景瑞琴 雷平

[摘 要]专业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2018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之一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也尝试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团队从师德师风建设、课程设计贯穿思政元素、教学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融入德育内涵等方面着手探索专业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改革;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2-0147-03

Abstract: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moral educating peopl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one of the "Excellent Courses of Shanghai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2018,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course has also tried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The course team began to explore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morality , curriculum design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lements, diversified teaching forms, and curriculum content into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Curriculum refor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Course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从2014年开始,上海高校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即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实现渠道。①把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巧妙地完成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合二为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时效性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期内,本课程从教师的师德师风、课程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实践教学、教学视频建设、网络教学环境、课程育人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课程组先后引进一名教授和两名应届博士,至此,课程团队从最初只有一名教师,至今已有六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师资结构合理。课程团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集体备课、筛选教材、编写教辅资料,统一考试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方面可以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则可以分享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习经验,团队成员优势互补;集体学习的形式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成员的集体观念。

教师的职责在于育人.育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课程团队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向榜样学习,发扬敬业精神,工作中任劳任怨,超额完成工作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本课程团队成员的评教位于学院前列,课程获得2018年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团队成员承担的课程也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及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

二、课程设计贯穿思政元素

本课程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始终体现思政元素的贯彻。具体表现在:课程概述及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导入中引导学生要有全球视野,从全球化视角进行思考,但同时也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通过对国际商务环境的理论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商务环境的复杂性,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但也要坚持我国国策;企业专家结合工作实际,题为“全球视野下的期货对冲策略”的讲座使学生意识到全球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在未来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并提高防范意识;在讨论国际商务运营活动时,教育学生国际商务环境复杂多变,从事国际商务活动一定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绝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发生;案例分析和社会实际的结合又进一步避免了空洞说教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期末测试则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课程组探讨以多种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1.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本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互联网技术,更新教学支持平台并拍摄了课程教学视频,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线上”学习与讨论,提前预习课堂知识,在“线下”教學中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及时上传或分享信息,弥补“线下”课堂由于周课时安排信息即时性不足的缺陷。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与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课程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国际商务环境问题。

3.重视案例教学。课程组多渠道收集国内外经典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课堂展示、和期末考核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学生课下案例学习课堂展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内容融入德育内涵

专业课程中体现思政元素,借用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教授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将盐溶在汤里”的尝试,思政教育元素要像盐溶化到汤里一样,让学生从“汤”里品出“盐”的滋味。如何在专业课程中不动声色地融入思政元素,把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把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合二为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用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并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企业在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面临的商务环境,如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贸易和投资环境、金融环境等。根据课程安排,各环境的课时不同,课程组主要采用案例导入或者作业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保持与时俱进。本课程也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影音资料、推荐优秀书目、论文等形式,把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例如,本课程第二章为国际商务面对的文化环境,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要关注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这一章可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华文化的内容融入课堂内容进行讲授,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②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再比如,本课程第三章为国际商务面对的经济环境,主要涉及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这些内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本章的课后案例分析与金砖国家有关,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过,全面深化金砖伙伴关系,致力于推进经济务实合作,致力于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致力于促进人文 民间交流,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国际合作部分更是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及在现有区域和双边合作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促进机制,与国际组织联合开展战略性问题研究。

除了课堂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课程组在选择案例、理论结合实际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例如,在讲授第五章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时,寒假备课时准备的开篇案例是“美国对钢铁产业的补贴”和“日本对小麦的补贴”,但在授课时,中美贸易摩擦已是一个热点问题。课程组及时调整了案例,适时引入中美贸易摩擦的话题,并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大事,并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此外,授课教师还会通过推荐课外阅读的方式,达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目的。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作者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老师在思政课程中已推薦学生阅读《资本论》。本课程中我们推荐学生们课外阅读《21世纪资本论》,学习其使用的方法,并深入思考本书得出的结论。

课程团队在课堂讲授时会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统计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内外权威统计数据库。同时,课程团队还会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扩充性资料链接,提供相关案例及阅读资料,并通过布置案例讨论的方式,敦促学生自学扩充性资料,并关注时事话题。课堂选取的一些案例来源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学人等微信公众号。授课教师及时推荐这些公众号,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五、课程育人效果显著

课程团队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向榜样学习,发扬敬业精神,工作中任劳任怨,超额了完成工作量。课程组成员通过参与本课程的建设,将教学成果也辐射到了各自负责的课程。其中,一门课程获得了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两门课程获得学校培育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

除了使用教材上的案例、邀请企业家进课堂,团队教师亲自去企业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尝试自主开发案例。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丰富了课程的原创案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育人方面,团队教师也积极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时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团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案例竞赛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并为企业提出相应的建议。课程建设期间,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案例竞赛成果显著,指导老师和学生都从中收获很多。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案例比赛,学生不仅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通过竞赛锻炼了自己。参赛学生都表示收获很大。他们表示,“功不唐捐,最终荣获决赛第五名的全国三等奖成绩。现在,回头看看走过的这一段比赛历程,发现比赛比的不仅是我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更考验是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只有拧成一根绳,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才能更加强大自信。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我们有一起吃苦的幸福。”“决赛的过程对我们的体能、抗压能力、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英文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是一个严峻考验!因此要很好的完成比赛,仅靠个别人的作用是完全不行的,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协作。”另外,本课程还肩负作为专业课程的任务,即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团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或者参加学术竞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术素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两位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获得了学校的奖励;课程负责人结合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理论和框架,与学生一起出版了一本编著;团队教师与学生一起发表了两篇学术文章。

六、结论

通过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本课程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定位,即本课程服务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民族荣誉感,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国际视野的商科人才。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企业人士讲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并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对国别商务环境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任重而道远。

[注]

①樊丽萍,上海“课程思政”改革正在形成“样板效应”,文汇报2017-6-23.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8年5月.

[参考文献]

[1] 景瑞琴,还羽茜.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360度分析框架构建及应用[J].对外经贸,2016(11):139-142.

[2] 景瑞琴.“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33-35.

[3]樊丽萍.“課程思政”尝试“将盐溶进汤里”[N].文汇报,2017—07—14(004).

[4]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5] 赵付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EB/OL]. 求是网, 2019—08—28. 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019-08/28/c_1124930010.htm.

[6] 肖伟光.人民观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访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N]. 人民日报,2019—01—25.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N]. 光明日报,2019—02—20.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 琳)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改革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