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的关系

2020-04-20 11:19黄开华
决策与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黄开华

[摘     要] 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从本质上讲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奠定了重要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从理论视角、历史视角,更要从政治视角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的关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對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进行认真总结、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3-0005-0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 6-7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的根本立场和鲜明态度,是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关系的根本指针和重要遵循。我们要系统总结、继承发展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奠定了重要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 470-4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前提和基础则是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且取得了包括思想、物质、制度在内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没有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理论准备、制度前提和物质基础,顺利推进改革开放是难以想象的。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 7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遭受暗黑无边的世间苦难。为挽救民族危机和人民苦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无数次尝试,但由于缺少方向的“指南针”而长期在黑暗中徘徊,始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克服曾使中国革命蒙受重大损失的党内教条主义思想,克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找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正确方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 14。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经过实践探索特别是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系列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主要有: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提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的学说;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创造性地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重视价值规律;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化、特殊化;强调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强调提出了有分析有批判地向国外学习,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等等。党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政策主张。这一时期的实践探索和独创性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4] 10

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而建设环境又极其恶劣。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更有之后美国悍然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使我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以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环境。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年,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在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56年,在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尽管有起伏,但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快,1952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起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国防力量,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尽管人口增长很快,我们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作品;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少运动项目取得出色的成就;烈性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城鄉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挫败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安全环境;在国际上,始终不渝地奉行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全世界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得到恢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6] 11-14。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历经艰难曲折取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可或缺、弥足珍贵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鲜明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先后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总结吸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致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严峻考验,我们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超99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迈上1万美元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制造业、货物贸易、商品消费和外资流入名列世界前茅,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7] 12-13 [8];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在革命性锻造中走在时代前列。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充满活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9] 1317我们在强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同时也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通过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偏,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涵。不论怎么改革、如何开放,都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7] 28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我们党当初没有果断地实行改革开放,并在牢牢把握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那样由“改革”变为“改向”最后导致亡党亡国的严重危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三、正确认识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是个重大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1] 8“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1] 7-8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大林、卓娅等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搞历史虚无主义,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国内外敌对势力否定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否定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大肆抹黑革命先烈的同时极力美化大奸大恶、美化殖民侵略、美化洋奴主义,根本目的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11] 146。对历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评判,特别是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2]。只有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按照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标准进行估量,才能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

那种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倾向和观点,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前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之合乎历史逻辑的必然,看不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对于改革开放进程中所产生的贫富差距明显以及党内外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等种种问题正在被正视并逐步加以解决,总是用固有的僵化的观点看问题、想事情,甚至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对立面,认为我们搞的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或“新官僚资本主义”,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那种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倾向和观点,为了突出改革开放的正确,不惜全盘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甚至妖魔化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无视这一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无限放大这一时期出现的挫折与失误,否定毛泽东同志,否定新中国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史。这种倾向和观点看似为改革开放歌功颂德,实则是把改革开放变成了空中楼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持这种倾向和观点的有些人虽然也在高喊改革开放,也肯定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福祉,但却曲解改革开放,竭力把改革开放的成功归结为西方“普世价值”的胜利,凡事以“普世价值”为准,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改革开放。这两种倾向和观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事业。否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或者肯定其中一个历史时期而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结果只会导致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站不住脚,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也必然导致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存在很大差别,也有过严重曲折、深刻教训,对此我们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两个历史时期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被孤立封闭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再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到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再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有的差别具有转折性,比如,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的差别具有明显时代话语特征,比如,“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两个历史时期尽管有很大差别,但二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从本质上讲,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前者为后者积累了条件,后者是对前者的坚持、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主张,如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当时还是思想火花,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强调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党的八大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提法没有坚持下来,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得到真正贯彻,黨的十九大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又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过大跃进、“文革”的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来也有失误和曲折,特别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但总体上看,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令世人瞩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13]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