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治腐功能

2020-04-20 11:19兰洁李斌雄
决策与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新时代

兰洁 李斌雄

[摘     要] 价值观的迷失、裂变是个人腐败行为发生的精神根源,社会价值观的被扭曲和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近年来,学界对于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治理腐败功能、弘扬廉政文化价值观的研究日益增多。日前在武汉大学举办的“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与廉政文化建设学术交流会暨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2019年年会”,围绕运用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促进“不想腐的自觉”、以廉洁价值观引领廉政文化建设和良好政治生态培育、推进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深度融合等方面展开探讨,形成了众多学术佳作与智库成果,为新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廉政文化;腐败治理

[中图分类号] D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3-0030-08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并提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要求。尽管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态势,但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仍然存在。从源头上讲,是公职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还未形成“不想腐”的自觉。在腐败现象产生的众多缘由中,价值观的迷失、裂变是个人腐败行为发生的精神根源,社会价值观的被扭曲和腐败亚文化的形成是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制度之母。因此,要运用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反腐倡廉,构筑“不想腐”的价值观防线,可选择将正确价值观教育、廉洁文化培育和法规制度建设深度有机融合的策略治理腐败[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汇聚全国专门从事纪检监察和廉政实际工作的优秀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理论研究专家聚焦现实问题、推动理论发展,2019年12月21日,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和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办的“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与廉政文化建设学术交流会暨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各地方纪委监委系统、社科院、高校、新闻媒体、期刊杂志等单位的代表共聚一堂,以文与会,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学术探讨,形成了一批有建设性的成果。

一、以弘扬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为核心,促进形成“不想腐的自觉”

中共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培育,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就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探究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的廉洁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规律和路径。对此,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了解读。

(一)新时代共产党价值观的内涵意蕴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中国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在新时代的基因传承和重大发展。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万清祥在开幕式上就“价值传递:新时代与新一代”发表深刻见解,从历史逻辑视角解读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强调在代际传承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时期对党员干部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并将其概括为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建设年代的奉献精神,改革年代的创新精神,新时代的担当精神。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和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斌雄在主题报告中深度剖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强大辐射力。他认为这种“辐射力”指的是党在新时代的价值观体系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转化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行为规范,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导向能力、权衡能力和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上,他将价值观的辐射力同腐败治理结合起来,提出应当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使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有机结合并同向同时发力,发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强大辐射力和治理腐败功能。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核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讲师罗静将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准则、以奉献和牺牲为生命意义价值追求、以四个服从为基本组织遵循、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实践行为标准四个方面,并着重强调了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为民的初心使命根植于实践之中对推动中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性作用。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雄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标准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泽琪探究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既是对马列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延续,更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2]。这既是对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最新凝练总结,又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性、实际操作性和行为规范性。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问青松从文化自身演化规律的视角将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解释为一种文化基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尚俭去奢、少私寡欲、以民为本、见利思义、守本真心和断恶修善等六种内在元素体现出的價值追求的解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超越的论断,并由此解读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即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反腐防腐、永葆本色这三大核心价值理念。

武汉大学的硕博士研究生也对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意蕴进行了研讨。魏心凝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公道正派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和历史底蕴,并表示这一价值观经由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中的价值范畴跃迁为近代以来共产主义革命文化中的价值标准,再发展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包含的一系列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标准和价值原则等丰富内涵的价值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从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执行强化两方面为公道正派价值观赋予了新能量,提升了其治理效能。杨檬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忠诚老实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不断发展、树立起来的,主要体现为一种政治忠诚,即对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原则的矢志不渝。黄文燕从七个方面解读了新时代党内艰苦奋斗价值观,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廉洁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坚韧精神。

(二)新时代践行共产党价值观的现状和对策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价值观对于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化解风险、应对考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而,从价值意识和文化源头上全面系统地探析如何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成为新形势下的反腐败实践进程对党的价值观培育提出的紧迫课题。

与会学者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不同主体践行新时代共产党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婀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将共产党人忠诚老实价值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对共产党人忠诚老实价值观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忠诚老实价值观的整体把握较准确、认同度也较高,但对忠诚老实价值观的评判标准界限认知模糊,存在价值观践行意志薄弱的现象。就此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忠诚老实价值观教育的意识;要加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将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拓宽价值观教育渠道,创新价值观教育方式这三项对策建议。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高也辽从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践行清正廉洁价值观的角度以量化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清正廉洁价值观对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近年来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特征等数据的梳理,分析了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践行清正廉洁价值观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应从加强清正廉洁价值观教育;加强党建引领,克服自由主义,加强纪律建设;建立合理高效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加强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建立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践行新时代共产党人清正廉洁价值观的有效机制。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廉洁价值观的树立满载国家廉洁、政党廉洁的希望。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许桂芳根据习近平关于青年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培育青年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如何培育青年价值观的问题。她认为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作为价值取向,培养爱国、强国、报国的价值情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从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途径共同发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梦森和曹子逸分别就新时代共产党人践行清正廉洁价值观和实事求是价值观的具体路径提出了建议。王梦森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守清正廉洁价值观的路径:第一,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外政治生态同向发力;第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第三,树立党内清正廉洁的标杆性人物;第四,发挥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双重合力作用,构建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防腐相结合的廉洁协调机制,为清正廉洁价值观的践行提供有力屏障。曹子逸则认为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培育和践行实事求是价值观,可以从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本质要求、内在引领、外部保障四个角度出发。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修养,全面深化价值认识;坚持解放思想,永葆政治本色,全程增强价值认同;推动主体建设,把握工作方法,全员确保价值成效;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制度建设,全力促进价值传播。

二、以廉洁价值观引领廉洁政治文化建设,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弘扬清正廉洁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一)廉洁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进路

加强思想建党、高度重视解决好价值观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贯倡导。新形势下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北星表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了培育和践行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可以从廉政文化中汲取养分和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大量关于为政者道德建设的思想遗产,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3] 113-114。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华从文化的角度强调了“厚植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文化根基”。他借用习近平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所作的要融通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讲话,进一步深刻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用,革命文化对于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培育的强大助推作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前进方向的作用。

共产党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廉政文化建设也是共产党员加强自我修养的应有之义。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纪委监委任空军引入物理学“共振”原理,探讨了党员修养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共振”效能。他认为共产党员和廉政文化建设之间的“共振”和共融共促能够储存更多的发展“动能”,有利于党员个体的主观改造,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融入廉政“因子”,锤炼出坚实的党性修为,同时也将廉政文化建设推上主观与客观、片面到全面的通达之路,促进党员修养和廉政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的现实格局。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货币化,内部人的陷阱导致控权失灵,在正人治权中“人”才是决定因素。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徐玉生从廉政之治、廉政文化、信仰价值三个方面对“正人治权”视域下廉政文化建设的信仰价值发表了深刻阐述,提出要构建CSO体系,即文化、制度和组织机构三个维度建构立体“笼子”,促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维格局。他指出信仰价值是中国廉文化之根,文化的反腐功能即“自觉+自律”,因而可以通过廉政文化建设达到“不敢腐”和“不想腐”,同时也要加强党规党纪建设和健全反腐败法制体系。

(二)建设廉洁政治文化的策略思考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审时度势地指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更深层次、全方位、多维度地巩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发挥廉政文化的系统性效能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廉政建设分会理事长李胜利在专题报告中提出了研究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四项建议,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学术研究的正确方向;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强化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要深入挖掘本省的廉政文化资源,以本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新时代廉政文化研究;廉政文化建设要制度化。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丹、胡新峰通过对中央苏区的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启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他们认为苏区政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通过思想统领、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具体行为实践及物质文化载体的有效宣传教育,取得了党的执政历史上首次文化反腐实践的伟大胜利。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建立在党领导人民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公仆原则基础上,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以系统性辩证思维,统筹谋划廉政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格局;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准廉政舆论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在探索中推进文化反腐倡廉实践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为保持无产阶级政权的廉洁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赵亚男在考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廉政建设、政治建设。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应以无产阶级政党属性为主导,以实现廉洁政治为目标;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党员干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艺育德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报纸等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

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构建先进的政党文化是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消极腐败现象等突出问题的重要精神力量。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克娥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明确建设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秉持现代执政理念和融汇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政党文化目标;完善政党思想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的政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不断优化政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重视政党文化建设实践主体、拓宽政党文化建设实践载体和健全政党文化建设保障体系的政党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三、扎紧制度的笼子,推进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深度融合

新时代共产党人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有机结合并同向同时发力,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强大辐射力和治理腐败功能的具体体现[4]。因而要实现坚决反对腐败、深化标本兼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大战略部署,应通过加强价值观教育,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治腐功能,遏制腐败亚文化的蔓延,扎紧制度的笼子,推进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深度融合,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湖北省纪委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胡娟对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作出了深刻思考。提出一体推进“三不”是坚持标本兼治的系统论、整体论,认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其中不敢腐是前提和基础。要以全局观念和辩证思维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坚持“五个一体”,即执纪执法各环节一体运转、各类监督一体发力、治理腐败的措施一体施行、纪检监察工作一体推进、各方面力量一体联动。她强调要积极探索打通“三不”内在联系的有效路径,即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释放党规党纪和监察法规的威力,将党规党纪和监察法规的教育、约束、惩戒等综合功能作为串联起“三不”的一条“主线”,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队伍。

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理应把握好党规建设与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关系,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教授祝捷和研究助理秦玲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实现价值观念“软约束”和制度规范“硬约束”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三重功能。在整体指导功能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分别指导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重点立规功能上,在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门性党内法规是重点立规功能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在实践引领功能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发挥效用:为党内法规解释、修改、废止提供重要依据,以其落实程度作为党内法规备案审查的重要标准以及为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提供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5]的要求。当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虽在逐步走向成熟,基本实现了有规可依,但距离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党内法规只有实施到位才能确保其权威性。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荣从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实践和政治运作模式出发,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实施路径“何以可能”。分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对党内法规工作的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凸显党内法规施行的政治性;法治化建设与运动式推进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他认为,由于五条路徑之间、某一路径内部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同构现象,同构互动保障了党内法规的施行效果,因而进一步优化党内法规施行路径,需要着力提升法规施行的法治化水平、着力规范党内权力配置和互动、着力促进党内法规施行与时俱进。

腐败的实质即权力的不正当使用,缺乏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监察全覆盖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已纳入监察范畴。然徒法不足以自行,检察权的正确行使需要一支政治、能力、纪律、作风过硬的监察队伍。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廖凯对构建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的必要性、原则及基本思路进行了探索。他认为在中国特色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初步形成的新历史起点上,基于确保监察权正确行使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制度体系的需要,提高监察人员素质的需要和推进中国特色监察理论研究的需要,应当尽快启动监察官立法相关秩序,构建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解决监察人员的主体适格问题和监察执法中权力来源问题,补齐中国特色监察制度的短板,从而把对公权力的监察过程与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党和人民赋予的监察权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三峡大学纪委胡长贵立足于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从重道、立道、传道的视角探讨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生驱动,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理念新标准。要实现新时代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战略选择是要忠实遵循和着力培育先进的思想、价值和灵魂,按规律办事,以“道”驭“术”,即应“重道、立道、传道”。“重道”,昭示纪检监察工作的哲学底蕴,展现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质属性,催生纪检监察工作质的飞跃。“立道”,则要求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要坚守人间正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同时,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还要因势布道,即着力“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把握“传道”的高度;着眼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握“传道”的深度;聚力思想疏导,创新执纪监督方式方法,增强“传道”的温度;对焦程序规则,做足精准功夫,增强“传道”的准度。

总之,此次学术交流会是一次充实的、有深度的会议,呈现出决策咨询性强、实践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特征。与会专家从廉政文化建设与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整体与细节等各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观点,产出了众多學术佳作与智库成果,成为我们在新时代为党的理论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作出探索与贡献的重要契机。会议获得了电视新闻媒体、知名网站、知名报刊和新媒体等多途径广泛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较好的反响。

廉洁文化跨越时空,廉政精神永不过时,这是砥砺共产党人永葆初心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要进一步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筑牢信仰之魂。

[参考文献]

[1]  李斌雄,王飞.价值观教育反腐倡廉的蕴涵、依据和策略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4]  李斌雄,杨竹芸.实现“三不腐”,如何遏制个体腐败动机发生[N].检察日报,2020-01-07.

[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责任编辑:胡  梁]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新时代
刍议廉政文化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