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2020-04-20 11:45梁景峰朱成燕
教育界·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校本

梁景峰 朱成燕

【摘要】2019年4月,教育部制定下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信息化1.0”跨越到“信息化2.0”。利用 “互联网+”来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以找到解决的路径。文章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2.0;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

现在的学生是新型互联网技术下的新生代,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特别强。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古板的、面对面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则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不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得较少,大数据辅助分析教学就更无从谈起。

2.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利用教学设施的水平不高

近年来,我国农村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改善,如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了课堂。但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还处在“信息化1.0”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发挥。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设备,导致部分教学设施利用率低下,出现浪费闲置的情况,对互联网资源的认识和共享更少,从而不能为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影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

3.校本教学开发力度不足,学生学习思维空间狭小

学校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后的农村教育,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对校本的研究无从谈起。教师的传统思想限制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和对校本的热情,阻挡了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意识的提高。学校没有相关政策的鼓励也是校本课程无法开发的原因之一。

4.互联网优质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的匮乏,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农村教师几乎没有资源库的学习和共享,只有在浩瀚的互联网中盲目寻找,既耗力又耗时,工作效率低下,不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学习和应用的资料。

二、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要想使专业发展取得真正的成就,需要政府为农村教师继续提供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和信息技术培训等。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需要从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等方面来做出努力。

1.客观因素方面

客观因素除了教师,还包括政府、社会及学校各界。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保障、学校领导的重视、教研组教师的关注以及学生的配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力度不足。农村教师存在工作环境差、学习机会少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阻碍教师在信息化学习中的脚步。

2.主观因素方面

主观因素主要是针对农村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专业化发展的直接实践者,农村教师在信息化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步伐,提高思想认识,迅速将“信息化1.0”过渡到“信息化2.0”,保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随时更新课程教学体系,及时了解教育及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这对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农村教师来说,显然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很多农村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低下,掌握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不足,也没有能力或者主观意识去寻找前沿信息,根本无法满足他们专业化发展的需求。面对“互联网+”理念的冲击,以及对于自身专业和教学能力提升的要求,很多农村教师的内心是恐惧不安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更无法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再加上他们缺乏主动接受新鲜事物的主观意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农村教师在信息化发展中处于落后的地位。

三、“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探寻

1.政府职能部门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农村教师具有足够多的机会进行网络学习。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分析农村教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制定出合理的方针。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化设备,并及时更新,让农村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到现代化信息设施设备,为他们的教学提供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政府部门还应该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培训提供政策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2.農村学校方面

(1)制定制度,建立培养机制。学校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教学信息化设备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促进学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例如,根据学校的教学规模来配备具体的教学设备;通过测评制度来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内部选拔组建“互联网+”教学的“领头兵”;举行“互联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大赛。

(2)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专业成长。学校要借助教研组为教师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这个平台需要专业人员来领队。要构建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研活动模式,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规避传统教育模式所具有的封闭性及局限性。

(3)定期举办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学校要保证定期举办“互联网+”的培训,以此来满足教师对信息化知识的需求,从而顺利地“信息化1.0”跨越到“信息化2.0”。“信息化1.0”的标志是“三通两平台”,即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资源平台、管理平台。而“信息化2.0”的发展目标是“一大、两高、三全”,即依靠5G时代,建成 “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整体信息化教育从起步到应用发展为融合和创新。时代在变,信息在变,学校培训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也要变化,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让教师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4)加大校本研究力度,提升教育先进理念。我们要依托 “互联网+”学习基础,掌握技能,建立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不去照搬他人,照猫画虎。因此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注重校本课程的实用性;贴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健全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生评价机制;放大个性发展空间。

(5)组织连片帮扶,共建互联网资源。“互联网+”背景下优质的资源、优质的课程就是培养教师成功的捷径。在学校及政府管理部门的组织下,依托 “互联网+”形成农村、城镇、市县、省市的连片资源共享,让农村教育教学也能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农村教师自身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学生是新型互联网技术下的新生代,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特别强。作为农村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意识形态领域重视“互联网+教育”对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和情感上脱离传统的教育角色,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教师角色。

(1)从思想上转变认识。 “互联网+”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要结合 “互联网+”,弥补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进行网络研修和进修,及时更新传统的、以书本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理念。以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体会到全新的学习方式。

(2)教师在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信息化。把“互联网+”与教学有机地进行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及专业成长,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3)农村教师应该重视使用互联网空间,积极积累和搜索优质资源。网络资源多且杂,农村教师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甄别。

(4)农村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培训及教学活动,要充分应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及资源,努力学习积累,让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在信息化的当下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给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不错的机遇。当然,在促进专业化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政府相关部门、学校要来克服困难,不断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成长环境。教师要主动学习,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珂.“互联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9):1-4.

[2]杨裕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農村教师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培训,2016(12):93.

[3]刘艳玲,王立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5):100-101.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专业化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