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名画赏析”类课程设计

2020-04-20 11:46杨秀娟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奈课程设计

杨秀娟

摘    要: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中名画赏析类课程设计应选择那些在艺术史上有代表性并具启迪意义的作品,围绕每一幅作品特定的“话题”,向学生介绍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并进一步强调其在所处画派和历史阶段的地位。作者以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为例,从时代背景、母题、尺寸、透视、比例和透视、光线和笔触等方面入手,阐述艺术赏析课程设计的心得。

关键词: 课程设计    《草地上的午餐》    马奈

随着艺术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艺术史、名画赏析类课程。这一类课程往往没有指定教材,不同教育背景、学术背景的教师讲授的方法和内容各有差异。无论是中国美术史还是西方美术史,内容都浩瀚广博,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哪些内容和话题对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必不可少,哪些可以放在课外自行阅读,关于具体作品哪些信息是必须传达给学生的,哪些可以筛选掉,课件(PPT)又以怎样的视角呈现细节,每一位教师都会充分运用智慧和技巧,展现对一幅画的独特见解,并兼顾背景知识和赏析技巧的传授。以下以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为例,浅谈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心得。

一、搜集翔实可靠、前沿的资料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1862—1863年    布面油彩    奥赛美术馆

在课程准备中,资料的收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理论来讲,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具备经过前期备课向学生介绍任何一幅画的能力,哪怕之前没听说过这幅画,甚至连创作者的名字都没听过。除了对一幅画的常识性了解和感性认知外,在知网下载相关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了解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是美术教师备好课的一个捷径。几乎每本西方艺术通史印象派章节都会长篇大论提及马奈的贡献,研究他的文章、专著很多,通过大量阅读,根据自己需要的切入点选择材料。米歇尔·福柯的《马奈的绘画》集结了作者从认知理论和艺术鉴赏方面对马奈深入独到的研究和卓尔不群的见解,其中很多内容可以在讲解《草地上的午餐》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此外,国内知网可以找到很多研究者的文章,为备课提供很好的角度和支持。艺术鉴赏课需要教师充满激情地表达主观体验以感染学生,但这种表达的前提是充分、高效的知识储备,而不是天花乱坠、信口开河。

二、寻找话题,打造课程闪光点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是一幅非常著名的油画。虽然马奈不愿承认自己是印象派,也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是他与印象派画家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一致决定了他是讲述十九世纪法国印象派时绕不开的一位大师。《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颇具争议的一幅作品,在很多方面被认为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关于这幅画的赏析课程时,首先交代这幅画创作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既有时代代入感,又有历史距离感。这幅画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这个时代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休闲、运动、旅游、度假开始流行,人们逐渐发现野餐、小咖啡馆的乐趣。这幅画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

这幅画在第一次公开展出时就引起很大争议,受到官方沙龙的排斥。一年一度的官方沙龙类似于今天中国的全国美展,是当时法国最权威、最受全民关注的一个艺术盛事。评委一开始由政府任命,后来由艺术家选举产生。艺术沙龙虽然是学院派的阵地,但是其他画家还是有一些机会入选的,塞尚和库尔贝都曾经入选过这个沙龙。1863年的官方艺术沙龙征集到的作品特别多,为了显示学术宽容,政府决定同时举办落选作品展览。在这个展览中《草地上的午餐》受到特别的关注,第二天的报纸头条都讨论这件作品,认为它有伤风化且离经叛道。

三、讲解注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在教师提出话题之后,教师在学生带着探索的目光中导入作品的讲解。每幅作品的最佳切入点都不同,《草地上的午餐》的赏析可以围绕这幅画的争议之处,从母题、尺寸、透视、比例和透视、光线和笔触等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带领学生形成对此画的深度理解。

《帕里斯的审判》拉斐尔设计,莱蒙特完成    1510—1520年    直刻版画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田园合奏》    乔尔乔纳/提香    1510—1511年    布面油画    巴黎罗浮宫

首先,这幅画使用了一个古老的母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母题经常用在文学作品中,也用于艺术品。其实有一点像中国创作诗歌所说的套用的典故。相对绘画内容上的题材,绘画雕塑中的母题是从形式来讲的,也就是基本形式、基本图案、基本色彩。如果一个画家一生中能够创造一个母题,并且被后世同行不断地使用,那就证明他是相当成功了,青史留名。为了解释“母题”这一术语,可以用相关图像展示举例说明——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后面各个时期的大师都模仿过、套用过。如提香《乌尔并诺的维纳斯》、戈雅的《裸体马哈》《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有两个来源,一幅是《帕里斯的审判》,另一幅是提香的《田园合奏》。由拉斐尔设计、他的弟子莱蒙特制作的版画《帕里司的审判》是《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的母题。帕里斯王子正在将金苹果递给他认为最美的女神維纳斯,这幅画的角落里的路人甲乙丙,也就是河神和两位仙女的形象就是我们的母题。这幅画其实还不是这个母题的源头,公元二世纪到三世纪古罗马时期的一座石棺浮雕《帕里斯的审判》,角落中与莱蒙特那幅版画很相似。这件浮雕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运送到佛罗伦萨,拉斐尔和莱蒙特显然受它影响。此画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田园合奏》。《田园合奏》表现了两个着衣的乐师和两位裸体女神还有远处的牧羊人。这幅画挂在罗浮宫非常显要的位置,马奈肯定是见过的,与他同时代的画家一样,马奈也喜欢在博物馆找寻灵感,他的好友德加、红颜知己莫里索都是在博物馆认识的。在此提出设问,为什么这幅与《草地上的午餐》很相似的名画很自然地被人们所接受,而《草地上的午餐》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呢?后面从几个方面阐释《草地上的午餐》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特立独行之处。

第一,它的大尺寸与题材不符,违反人们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这幅画是208厘米×264.5厘米,这种两米见方的尺寸在历史画中不算特别大,肖像画中就算大了,通常用来表现身份高贵的人、各国王公贵族之类的,表现普通人就有些不合常规了。此处再次与其他作品横向比较,如举例库尔贝的《石工》遭遇过同样的指责,认为他是将表现国王的尺寸用来表现衣衫褴褛的乞丐。此外,这个事情出来后,雷诺阿曾将手头正在创作的一幅类似的野餐题材尺寸悄悄改小。

第二个创新的地方是裸女题材的处理。自古希腊开始,西方就开始了对人体美的探索,赞美人体,探讨美好的比例和形式。只不过人体的形象只能用来表现女神,古希腊的雕塑都是某某地方的阿波罗,某某地方的阿芙洛蒂德,《田园合奏》中表现的是音乐女神缪斯,两位乐师似乎根本感觉不到两位女神的存在[1]。在《草地上的午餐》中男人与女人的肢体上是交叉的,并且画中女子脱掉的衣服就垫在身下,男子是欧仁马奈与他的雕塑家妹夫,女子是画家的模特莫兰,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家与女模特在林中的聚会,因此被认为伤风败俗。

这幅画的创新之处体现在比例和透视方面。西方的透视体系在文艺复兴初期就已经建立,他们用科学、几何学的方法解释画面中的透视。与东方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不同,西方的传统绘画中通常只有一个视点,这幅画则不然,视角可以说随心所欲。中间的人物是平视,脚边的静物是俯视,后面的树林则是仰视的效果。另外,在比例上处理得很特别。后面这位女子的身高显然不合常理,有人按照距离大概测算后面这位女子如果站立起来画得有2米高。

另一个非常大的创新之处是它的光线和笔触。首先看它的光线。西画中的人像为了表现体积感一直以来通常使用侧面光。侧面光产生大面积的阴影,突出人物的体积和轮廓。《草地上的午餐》中的人物光线是从稍左些的正面打过来,以至于人物都是非常平面的纸片人。这种平面化的处理,后世艺术史家却认为更接近阳光下的视觉体验。“……马奈画的人物头部看起来是扁平的,甚至背景中的那位淑女没有正常的鼻子。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在不了解马奈意图的人看来,这种处理方法十分幼稚无知。然而事实却是,在户外,在阳光普照之下,圆凸的形象有时的确看起来是扁平的,仅仅像一些色斑”[2](289)。画面背景中的树林又似乎从背面有光线射来,是逆光效果,这就违背了西方绘画中讲究稳定光源的原则。事实上这幅画中的前景是在室内完成的,表现的是室内光,甚至右边这位男子的帽子都不是出门带的,而是室内使用的吸烟帽。这幅画的笔触非常简率、粗犷,亮面和暗面之间几乎没有柔和的过渡,细节极少细腻刻画,形成了对比强烈的色块却缺少细节刻画,后来马奈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后面林中的草木甚至有抽象化的表现。

在《草地上的午餐》饱受争议之后,马奈收到了一些来自朋友的声援,比如莫奈。在这幅画展出的两年后莫奈也画了同名的作品,同样是巨大的尺寸,显示出对马奈的支持与赞同。

四、回归艺术史框架,以艺术史的高度为艺术家和作品定位

名画的赏析如果只流于内容和技法的简单介绍过于肤浅,不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将单件作品的赏析放在艺术史框架中讲清楚艺术家的传承和影响,更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艺术史观,从更深层次提高艺术素养。

《草地上的午餐》在问世之初饱受非议,但在艺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奈之后有很多艺术家用各种媒介形式重现这幅画,向前辈致敬,比较著名的有塞尚和毕加索。毕加索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迷上仿画,《草地上的午餐》被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演绎,通过相关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除了介绍《草地上的午餐》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出画家马奈在艺术史上的尊崇地位。如前文所述,马奈不愿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画家,虽然他被法国哲学家、艺术评论家福柯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印象派先驱”[3](14),但事实上,马奈从没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马奈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传统艺术对他的影响,他想取得主流画坛的认可和金钱的成功,在与“官方”的风格相一致和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之间取得平衡。以《草地上的午餐》为代表的马奈的作品最大的贡献在于打开一扇窗自由创作的大门,示范一种可以任意改变包括题材、比例、光线、笔触在内的新画法。马奈的艺术风格对法国画坛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沙龙展出的绘画是暗淡的,20年后入选展出的作品却变得明亮、生动起来,包括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得以被主流画坛承认。

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标签,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该选择那些在艺术史上有代表性并具启迪意义的作品為学生赏析。围绕每一幅作品特定的“话题”,向学生介绍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进一步强调其在所处画派和历史阶段的地位。通过一学期的名画赏析类课程学习,学生将一幅幅作品的信息联结成艺术史的脉络,达到提高艺术修养、普及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英]弗朗西斯·哈斯克尔.乔尔乔内的《田园合奏》及其仰慕者[J].新美术,2004(01).

[2][英]E·H·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法]米歇·尔福柯.马奈的绘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马奈课程设计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马奈和《吹笛少年》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蹭』出来的大师?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马奈与草地上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