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大格局下各育人角色的定位及互动关系

2020-04-20 11:46陈睿许蓓蕾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互动关系角色定位

陈睿 许蓓蕾

摘    要: 在“全员育人”大格局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只是辅导员、学生工作部门一家的工作了。班导师(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学生骨干、行政管理人员等,也应该是育人的重要力量,在他们工作的领域,在合适的育人时间节点发挥育人作用。本文审视“全员育人”大格局中各成员的角色定位,引入伯恩的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探讨辅导员与其他育人角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期达到“1+1>2”的效果,发挥育人合力,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全员育人    角色定位    互动关系    PAC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如今在高校中践行立德树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更是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的任务和使命,需要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的重要意义

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是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正所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全员育人大格局的构建,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学生骨干、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的育人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客观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从另一个方面对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成果进行了评价和反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国家实施相关教育方针政策,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学生骨干、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的育人角色都有各自的定位与职责,从不同方面入手,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报效祖国。

二、“全员育人”大格局中各个角色的定位与职责

(一)辅导员

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是主力军,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教育部令的要求,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3]

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是辅导员,他们在保障学生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眼界。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一要更新观念,树立人本理念,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知己。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讲究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沟通方式;二要拓宽教育渠道,由以往的单一说教转为谈心、引导等,并加上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等;三要转变教育方式,除了拓宽渠道丰富活动形式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直接让学生在实践尝试中受教,不但能丰富教育方法,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提高效率。

(二)班导师(班主任)

班导师在全员育人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他们与辅导员相互配合开展工作,承担着引导、组织和教育学生的重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在高校中,一般都会根据学生人数比例配备班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指导。在第一课堂,他们是任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具体同下面的专业教师队伍)。在第二课堂,他们是班导师,一般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他们需要提供的指导内容相应的发生了改变。班导师针对大一学生的辅导内容以选课指导、高中-大学学习转型为主,针对大二学生的辅导内容以学业辅导为主,针对大三学生的辅导内容以科研启蒙为主,针对大四学生的辅导内容包括科研指导和生涯规划等。

(三)专业教师

专业教师队伍的主阵地在第一课堂,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将党和国家的理论道路、大政方针融会贯通,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不是干巴巴地讲,要有血有肉、联系实际地讲,让学生真正受到触动,入耳入脑入心。

而非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思考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課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生硬地割裂开,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在几次课的讲授中,将这两者有机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高校中,目前一些专业教师都是海归或青年拔尖人才,他们年轻有为、能力出众,兼具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他们在日常授课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向学生讲述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变化,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比较等,给予学生在科研报国方面的启发,引导学生努力将专业知识学习好。此外,也可以结合自身回国奋斗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积极的思想引领,让他们向榜样看齐,将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四)学生家长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因此,要实现全员位育人就必须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家长们为了孩子进入一个更好的高等学府,在初高中阶段采取高压的教育模式、唯分数论。在大学中,学生家长应该正视孩子此前缺失的个性发展,综合在校的课业成绩,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和成熟,家长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更加科学地参与学生的教育,而不是盲目地给予一些错误的关心,让家庭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格局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学生骨干

在“全员育人”大格局中,学生骨干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骨干包括学生党员、班委、团干部、寝室长等,他们有效充当了其他育人角色的助手和帮手。一方面,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可以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开展朋辈教育,以点带面,辐射和影响周围的同学。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和同学们同吃同住,一起学习玩耍,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不良苗头,处理简单的突发情况,也可以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的育人角色,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六)行政管理人员

在大学期间,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虽然他们不在第一课堂传授知识,不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学生活动,但是他们在校园内无处不在,同样扮演着育人的角色。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良好的服务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他们亲切的微笑、热情的接待、周到的服务给学生在待人接物、爱岗敬业、尽职履责等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全员育人”大格局中辅导员与各个育人角色的互动关系

在“全员育人”大格局中,各个育人角色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践行“立德树人”。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引入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进行分析。

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柏恩(E. Berne)于1950年创立,是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恩通过大量实践发现,人们在进行信息交流时会持有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无论是信息发出者还是接收者,都会同步进行“事实”和“心态”的沟通。而“心态”是影响“事实”传达和接收的关键。柏恩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的不同自我状态分为父母(parent)、成人(adult)、儿童(child)三种状态。这三种自我状态以不同比例存在于同一个体身上,蕴藏于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个体不同的行为表现[4]。

P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来源于个体对于童年时期父母交流状态的记忆,属于“被教授的生活概念”,主要表现为权威、控制、保护、指导等行为倾向;A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来源于个体对自身现实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属于“思考得到的生活概念”,主要表现为冷静、理智、客观、责任感、解决问题等行为倾向;C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来源于个体对于童年时期父母交往状态的情感体验和内部反应,属于“感知到的生活概念”,主要表现为感性、任性、无知、无助、冲动等行为倾向。这三种自我状态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会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境发生变化。在某特定时空和情境下,其中一种自我状态会占据优势,引导个体表现出具有该种自我状态特点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自我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在交往中的沟通方式和内容[5]。

基于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从辅导员视角出发,不同育人角色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参考如下表格。

表    辅导员与不同育人角色间的互动关系

在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中,A的状态最为平等,相对而言,也是沟通状态最为理想的形式。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与其他互动角色间的交流,肯定以A态居多。同时考虑到目前高校中,辅导员的年龄普遍较小,部分刚刚从大学毕业,所以在与年纪稍长的班导师、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互动中,可以展示出一部分的C态,以寻求他们的协助。面对学生家长,为了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辅导员应该以A态与之交流,不应流露出P态和C态。而对于学生骨干,辅导员在保持平等对话的A态的同时,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展示出P态,给予学生骨干一定的指导。

四、结语

在“全员育人”大格局中,辅导员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班导师、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学生骨干、行政管理人员等育人角色应该基于各自的角色定位发挥不同的育人作用。本文通过引入PAC人际交互作用理论,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给出辅导员与不同育人角色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方案,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更好地发挥育人合力,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 //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 htm,2016.12.8.

[2]習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 htm.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9.21.

[4]Berne E.. Games People Play: The Basic Handbook of Transactional Analysis[M]. Ballantine Books,1996.

[5]Batty C., Hashimi W.. Look Whos Talking: Using Transactional Analysis in The Writing of Effective Screenplay Dialogue[M]. Dialogue across Media,2017.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项目——“全员育人”背景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与其他育人角色间互动关系研究(2019-D-005)。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互动关系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