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04-21 07:51张培和
关键词:利钠泵入心功能

张培和

(云南玉溪市峨山县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200)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心内科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急性心血管病,而炎症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变化的一大关键因素,病情急性发作期间病人体内的炎性因子增多,对其心功能构成很大影响[1]。BNP(脑利钠肽)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在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方面均有显著活性,进而阻碍心肌纤维增殖等多种效应。rhBNP(重组人脑利钠肽)主要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物制剂,其具有和内源性BNP较为相似的作用机制,并已被推广用于心功能不全临床治疗中[2]。 此文择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心内科接收的142例ACS病人为对象,主要评估rhBNP治疗ACS病人对其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实际影响,详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择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心内科接收的142例ACS病人为对象,所有病人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颁布《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关于ACS的诊断标准;经冠脉造影检查可见至少1处血管狭窄>50%;年龄大于18岁;该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且全部病人在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接受治疗。排除存在抗凝禁忌证、近期消化道出血史、颅内出血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相关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心源性休克、血容量严重不足、无法耐受血管扩张剂及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者。包括78例男性,64例女性,年龄43-79岁,平均(61.5±8.29)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病人列入试验组、普通组,各组71例;两组病例在病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之后,均予以镇静、吸氧等基础治疗,并使用他汀类、阿司匹林、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rhBNP(重组人脑利钠肽,产自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保持0.0075 μg/(kg·min)的剂量持续静脉泵入48小时;普通组持续泵入硝酸甘油针剂进行治疗,以10~20 μg/(kg·min)为初始剂量,在维持血压≥90/60 mmHg的条件下,依据血压变化调节泵入剂量,直至发挥良好临床效应;治疗52小时之内禁止使用多巴胺、米力农、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类药物。

1.3 评估指标

治疗前及用药3天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主要有LVEE(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IVSD(室间隔厚度);同时,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病人炎症因子水平,主要有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

1.4 数据分析

将此项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运用SPSS 22.0软件对其开展计学处理,当中的计量数据以(±s)来表示,而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 结 果

治疗之前,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不同方案的治疗,试验组病人LVEE、LVEDD、LVESD、IVSD等心功能指标和血清hs-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都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详细数据见于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情况(±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情况(±s)

分组 n LVEE(%) LVEDD(mm) LVESD(mm) IVSD(mm) hs-CRP(mg/L) TNF-α(ng/L)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71 42.6±4.9 46.7±5.3 61.2±5.4 51.4±5.7 43.5±4.8 36.8±4.2 10.5±1.2 9.1±1.4 4.7±1.2 2.1±1.4 182.3±25.931.8±12.58199.5±26.4 37.2±26.8普通组 71 42.5±4.5 53.2±5.9 61.1±5.2 57.48±5.6 43.1±4.5 41.5±3.6 10.4±1.3 9.8±1.2 4.6±1.4 3.7±1.2 181.4±23.5 74.3±28.6 197.4±25.8 97.8±24.9

3 讨 论

从治疗方面讲,脑利钠肽(BNP)和ACS存在密切关联,BNP能对急性缺血的心肌细胞产生一定保护作用,且可代偿心功能衰竭、阻止心肌纤维化及心室肥厚。rhBNP和内源性BNP有着同样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rhBNP能和特异性受体有效结合,使GMP(细胞内环单磷酸鸟苷)浓度上升、舒张平滑肌细胞,促进血管扩张,减小全身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右房压等,最终减弱心脏前、后负荷,并且,rhBNP能发挥扩张肾动脉的效果,促进钠的顺利排泄,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减轻病人全身性症状。

该研究结果提示,rhBNP用于ACS病人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较佳,能抑制病人心肌重塑,改善其心脏功能,同时可以阻碍心肌纤维增殖和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肌炎症性损伤,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利钠泵入心功能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压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入的疗效
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检测在诊断与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价值分析
持续泵入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