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21 07:51李海龙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李海龙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并伴有代谢物质堆积而引起心肌功能不全,使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静脉溶栓能够以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促进冠脉的再通,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改善预后等。目前常用的静脉抗栓药物包括阿替普酶以及尿激酶,两种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机制更不相同。选择何种静脉溶栓药物更加有效,需要临床证实。为比较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梗死患者的48例急性心肌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24例患者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方法有患者在静脉溶栓均给予抗凝治疗,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1)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150万U尿激酶(丽珠制药厂)混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6~8 h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7天。

1.2.2 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8 mg静脉推注。此后静脉滴注阿替普酶42 mg,时间1.5 h后泵入肝素钠,速度为500~1000 U/h,维持2 d。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血清酶等临床指标。治疗显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稳定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症状缓解、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但是心电图仍有异常Q波以及T波改变。治疗无效: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争分夺秒,早期给予静脉溶栓对患者的治疗更加有力。能够而既往的多项临床实践研究也表明使用阿替普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溶栓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较为可靠。血栓的形成的最后一步在有凝血酶激活将无形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有形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的生成也能够使松软的血栓变得坚硬。尿激酶可以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其广泛的纤溶效果导致其容易在临床上无法控制,导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乡镇由于设备、人员等限制,还是需要使用尿激酶。阿替普酶利用自身的纤溶机制来起到纤溶的作用,所以安全性较高。在给予纤溶之前给予抗凝治疗,可以打断凝血机制促进纤维蛋白生成的过程。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较少。由此可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且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阿替普酶可以在保证安全性质的同时发挥更大作用,在有条件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使用阿替普酶代替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