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0-04-21 07:51李淑敏
关键词:贝沙坦胺碘酮生理

李淑敏

(保定市徐水区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2550)

临床中针对患者一般实施药物治疗,为了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患者101例进行了对比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1例分成两组,A组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3例,年龄60~82岁,均值为(73.15±5.92)岁;B组5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21例,年龄60~81岁,均值为(73.17±5.78)岁。

两组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之间对比的基线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50例患者实施单纯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应的血管扩张、利尿剂及强心剂等基础性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第一周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600 mg/d胺碘酮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一周后第二周将剂量控制在一天400 mg,连续治疗一周后将剂量降至一天200 mg,连续治疗半年。

给予B组51例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B组胺碘酮的治疗方式与A组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初始剂量150 mg/d的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后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增加或减少药物使用剂量,连续治疗半年,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严密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关注患者肝肾功能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及心律失常缓解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P<0.05代表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心律失常缓解率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心律失常缓解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心律失常缓解率(±s)

组别 LVEF/% LADD/mm LVEDD/mm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分) 心律失常缓解率(n/%)A组(50) 44.22±5.17 39.23±6.15 50.25±5.55 24.52±2.31 40(80.00)B组(51) 50.32±6.12 35.20±5.26 44.12±5.78 21.25±2.62 49(96.08)t/x2 5.41 3.54 5.43 6.65 6.23 P 0.00 0.00 0.00 0.00 0.01

3 讨 论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静脉系统血液出现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中,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现象存在,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胺碘酮属于一种常用的钠离子、钙离子受体阻滞剂,能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通过作用在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延长有效不应期,抑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持续性过速现象的出现[2]。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受体相结合,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及血管的收缩,有效的将血管增厚现象避免,让心室重构得到逆转,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及预后,缓解患者心律失常症状。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3]。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建议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贝沙坦胺碘酮生理
厄贝沙坦片含量测定中研钵吸附对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