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干预对比观察

2020-04-21 07:51赵云霞
关键词:患肢功能障碍神经功能

赵云霞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脑梗死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严重病症,又名缺血性脑卒中,该病主要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所致,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所以容易继发很多合并症状,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应对这种病症进行重视[1]。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饮食肥甘厚腻,运动减少,脑梗死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升,虽然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快速治疗措施,但仍有大部分患者都会存在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状况,这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容易导致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在临床干预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减轻患者致残的风险,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进度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通过中医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将90例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65.8±12.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68.6±13.4)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每位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并没有并发症情况。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排除心、肝、肾等相关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之间没有差异,入组可比较。

1.2 方法

本文对照组在治疗时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进行相关的训练,主要为患者保持相关体位,并对患者进行肌力的恢复。而观察组选择中医康复方案进行干预,具体的方案如下:

①肢体功能位的确立:患者在入院以后需要进行患肢的正确功能位摆放,避免患者出现相关肢体不良状况,防止出现足内翻、足外翻、足下垂等相关情况,以避免对患者日后的康复训练产生影响。

②中医康复功能:患者脑梗死以后3日~5日,待生命体征稳定的时,为患者进行患肢恢复和相关理疗,采用中医针灸和穴位按摩等方案进行干预,每日进行两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③上肢穴位按摩:在治疗的时候保证患者选择卧位或者坐位,对患者瘫痪肢体的合谷穴、曲池穴、内关穴等相关的穴位进行按摩,使患者处于肱骨外旋的状态,依次为患者进行伸展运动,使患者进行内收、外旋等多项运动,每次训练大约50次,确保患者的肢体康复有效性[3]。

④患侧下肢穴位按摩:为患者选择仰卧位,选择患侧下肢的内外膝眼穴、承山穴、昆仑穴等相关的穴位对患者进行按摩处理。同时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外展摆放,使患者进行相关的内收运动和外旋运动。每处训练大约50min,提升患者整体治疗的效果。

⑤中医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的时候,结合患者的患肢功能状态进行康复治疗,来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中,可以为患者播放相关轻缓的古典音乐,使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便为患者巩固治疗效果并为治疗的康复提供相关的支持。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经过不同干预后的康复有效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干预6周以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患者经过干预以后,相关的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消失,可以正常的生活,说明临床治疗痊愈;经过干预以后,相关肢体功能障碍症状得到较大的改善,基本生活自理,说明临床治疗显效;经过治疗以后,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说明治疗无效。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满分为36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评分(SF-36)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启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5.0对所有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相关的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康复有效40例,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康复有效31例,有效率为68.89%,观察组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干预以后6周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干预以后6周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两组研究对象的康复效果请详见表1所列结果。

表1 本文两组研究对象NIHSS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比较(±s)

表1 本文两组研究对象NIHSS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比较(±s)

项目 n NIHSS评分 SF-36量表评分观察组 45 8.2±2.2 89.7±5.4对照组 45 15.8±2.8 72.1±3.5 t/2.6415 2.1730 P/ 0.0215<0.05 0.0157<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神经血管病变,经过治疗后也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等相关的后遗症装,这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肢体功能障碍是因为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从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角度分析,脑梗死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因缺血缺氧出现神经元凋亡及死亡,但神经系统亦存在可塑性,周围未坏死的神经元可代偿死亡神经元的功能,从而使丧失的神经功能出现重塑,如果及时为患者进行相关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此病虽为急危重症,但待患者病情稳定时,可以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通过中医相关康复展开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在干预的过程中,通过患肢正确摆放的体位以防止患肢出现压疮等并发症,这有利于日后的康复。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案,能有效的促进患肢康复效率的提升,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发挥巨大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功能障碍神经功能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