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0-04-21 07:51甘洁琼
关键词:患肢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甘洁琼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1)

脑卒中也可称之为“中风”,中老年人群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引发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突然脑部血管的破裂或堵塞,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疾病具有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特点[1]。为了使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纳入8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社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一是42例对照组、二是43例观察组;对照组男患者、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2例、2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9岁,平均(51.26±2.20)岁;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3:20,年龄41~68岁,平均(52.37±2.23)岁;两组资料比较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临床,具体内容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卧床患者,为了防止患肢关节出现变形脱位等不良现象,肢体应当以正确的姿势与体位平放于床上,仰卧时应注意将肩部挺直,并将肘和腕部进行伸展;为了避免出现下肢外旋,应注意将骨盆与髋关节前挺,并在患侧大腿的外下侧放置垫物,患者还应进行自主的肌肉收缩训练,防治患肢肌肉萎缩;家属需协助患者翻身,加强受压处护理,防治褥疮发生。(2)患肢按摩: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手法缓慢对患侧予以按摩,应注意不能过度的用力,以达到肌张力的缓解效果[2]。(3)患肢的被动运动:对于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来讲,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被动运动,在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循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原则,且活动幅度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其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肌肉、肌腱得到更好的恢复。(4)系统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翻身、站立、行走等相关的肢体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良好康复,同时还应当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通过搭积木、拨算珠等训练,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日常生活。(5)心理护理: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心理上的痛苦,有的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因此,应当由专业心理医生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如果患者愿意将自己的心里想法讲出来,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倾听,之后给予其针对的心理疏导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使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得以提升,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还应当让患者保持好的心态,并对其讲解诸多治疗成功案例,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以增强[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S-QOL评分,主要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的分析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将(±s)作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指标,t、x2检验分别应用于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分析中,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S-QOL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各时间段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S-QOL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S-QOL评分的比较(±s)

组别 n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42 152.26±2.15 179.51±3.26 194.39±4.26观察组 43 160.23±3.24 194.26±4.16 213.45±4.56 t- 5.324 5.245 5.345 P-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疾病,在高血压、糖尿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及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的社会环境下,患有脑卒中疾病的人员也逐渐增多。该疾病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致残,严重的情况下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对脑卒中疾病的治疗研究十分重视,虽然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比较重要,但是良好的护理干预也是关系到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护理干预只是对患者进行基础的护理,其整体效果还不太理想,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自理能力、心理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影响,使患者病情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2 53.24±2.41 56.65±4.36 55.56±2.71 52.57±3.26观察组 43 54.41±3.26 39.41±24.32 55.45±2.52 46.36±3.25 t-0.325 6.254 0.335 6.325 P->0.05 <0.05 >0.05 <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由此说明,给予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能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将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社区脑卒中患者临床中具有价值,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患肢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