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2020-04-21 07:51张晓岐
关键词:后遗症痉挛针灸

江 天,严 旭,张晓岐

(宝鸡市凤翔县医院,陕西 宝鸡 721400)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智力障碍、意识模糊、突然晕倒等,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将会对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可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和疾病复发率,现实意义重大[1]。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12月所收治的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共计80例,研究了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对于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实践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所收治的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共计80例,通过抛硬币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9~77岁;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8~77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压、抗凝和降脂等常规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对于意识模糊者,可取患者太冲穴、百合穴、合谷穴等进行针灸;对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可取其委中穴、环跳穴、承山穴、风市穴等进行针灸,捻转进针。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法,首先便是软瘫期,强化护理,对患肢进行合理摆放,在床上摆放好抗痉体位,定时变换体位,同时鼓励其在床上进行适度活动,具体如肘屈伸锻炼、夹腿运动、上肢伸展运动等。其次,痉挛期,采用抗痉挛手法和诱发分离运动,配合中医康复按摩,以缓解管节和肌肉痉挛,强化肌肉痉挛控制。最后,恢复期,由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开展主动运动训练和选择性速度运动训练,如步行、下楼梯、三级坐位等,对肌肉痉挛进行持续性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rathel指数等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同时行“t”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在经过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后,其相关临床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IHSS评分(分) Fugl-Meyer评分(分) Brathel指数(分)研究组(n=40) 5.65±5.20 58.95±16.65 95.45±19.15对照组(n=40) 10.50±5.10 35.26±16.35 45.32±17.85 P 0.0001 0.0000 0.0000 t 4.2114 6.4206 12.1108

3 讨 论

在当前的脑卒中临床治疗中,医生建议人们将医学处理和康复处理同步进行,使针灸和现代康复疗法相结合,分阶段的应用针刺法,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以提升临床实践效果[2]。在康复治疗中,主要是采取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重塑,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可塑性,促进患者受损功能恢复。康复训练是通过刺激输入的方式,加快患者脑侧支循环构建,给予患者良性刺激,使患者能够以更加乐观积极性的心态面对疾病[3]。

针灸了改善患者血流状况,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对患者的脑供血不足情况加以改善,起到了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于患者的肢体康复很有帮助[4]。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和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患者受损功能,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单一的针灸疗法,优势更加显著,最大限度降低了患者后遗症的发生概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后遗症痉挛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春天的“后遗症”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针灸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