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

2020-04-21 07:51王栋才
关键词:盆底尿道膀胱

王栋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二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内压力突然增加造成尿液自发流出,在正常状态下没有遗尿情况的发生,由于咳嗽、大笑等身体活动使腹内压力快速上升造成尿道内牙导致尿失禁[1]。现探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于本院进行治疗,纳入时间由2017年3月开始,到2019年3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年龄32~75岁,平均(51.65±4.12)岁。实验组年龄31~76岁,均值(51.72±4.14)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针灸进行治疗,选择足三里、关元、气海、中级、三阴交等穴位,每次留针30 min,每天1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肌训练,患者保持舒适的位置,放松臀部和腹部的肌肉,同一时间收紧肛门、阴道和尿道周围,向上收缩会阴肌肉,收缩要保证持续性,每次5~10次,然后放松,重复该过程。每次收缩时要休息10s,在盆底肌肉锻炼时要保持正常的呼吸,根据自己的能力重复动作。由于患者对于盆底肌的解剖结构知识和训练方式比较欠缺,因此要对患者进行辅导教育,说明训练的方法并检查,保证训练的效果。要引导患者每日到治疗中心进行针灸和盆地肌训练,监督患者坚持进行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痊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尿失禁有明显的改善,腹压骤增会有少量尿液出现;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虚弱、气化失司造成的,患者大多是由于内脏失调造成肺、脾、肾气虚和产后气虚而发病。尿失禁是一种难治性的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比较明显,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中医认为尿失禁的病位处于膀胱,气化对小便不利不能统摄造成的。尿失禁发病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盆地肌筋膜组织松弛,会改变尿道和膀胱的解剖位置,让尿道阻力大大降低。尿失禁发病的因素包括肥胖、分娩、独居等有关。骨盆底肌肉松弛是由于更年期,荷尔蒙会明显减少,骨盆底肌肉会变得软弱。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选取其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针灸,足三里能够对脾胃起到帮助,补肺气,促进水道通调;气海穴能够补肾气;关元穴能够补肾阳,对小便不利进行治疗。通过针刺上述穴位能够对排尿中枢进行调节,促进膀胱的功能恢复,对局部组织的营养进行改善。在锻炼的过程当中要有效引导患者,小量但是长期的锻炼会逐渐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要坚持进行训练,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有效的监督工作。通过盆底肌训练能够让患者在同一时间收紧肛门、阴道、尿道周围部位,收缩后进行放松并重复,恢复盆底肌的相关功能[2]。另外,压力性尿失禁与患者的心理素质也有明显的关系,很多患者由于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发生疾病。基于此,需要在治疗的过程当中给予患者辅助和心理指导,具体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引导,提升患者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针灸治疗女性尿失禁的效果比较明显,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通过中医辨证选穴,对患者的个体特点保持重视程度。盆地肌训练的费用比较低,不需要器械进行辅助,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进行使用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盆底尿道膀胱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