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2020-04-21 07:47曲新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前置作业实践小学数学

曲新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而前置作业就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前置作业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前置作业 设计 实践

所谓的“前置作业”指的就是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通过布置前置作业,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资料搜集、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索,从而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效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要如何对前置作业进行设计和实践呢?

一、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高,在进行课前自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的时候,要遵循其指导性原则。首先,教师需要紧贴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对教学主要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开放性原则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前置作业的时候,就要格外注重其开放性原则,解除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限制,通過设置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能够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其趣味性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感官感受的激发,从内而外的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四)适度性原则

设计课前作业要遵循的适度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在设计课前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因素,合理把握作业的难度系数和作业量,要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学生对课前作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数学前置作业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

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来进行实现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前置作业的时候,需要为学生普及知识背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与了解。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认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构建出新的知识结构,以此来完成教学知识的重组性迁移,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从学生更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置一个与教材例题类似的前置作业,如:体育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要求每队要有11人,而本班一共有44位同学,那么一共可以分成几队参加比赛呢?然后要求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的时候,阐述自己的算式是什么?具体是怎样算的?商要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等。通过这样的前置作业,引导学生通过个位除法的知识迁移,加强对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对三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并通过合作探讨,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掌握,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对于知识学习,是从感性认知开始,然后在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性认知。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和学习积累比较匮乏。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的教学感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知识的延伸拓展

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实践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的时候,需要注重对教学知识的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探索与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设置前置作业的时候,针对因数的教学知识,要求学生“找出18的所有因数,并总结寻找方法,然后尝试寻找其他数字的因数,对其方法进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一个数字的因数寻找方法,从而总结出寻找数字因数的规律,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又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实现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为学生精心设计前置作业,抓住教学的本质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实践操作、延伸拓展等,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燕芳.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赵冉.小学中高段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32):54-55.

[3]徐峥.前置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41-42.

[4]赵赛男.小学中高段数学前置作业设计初探[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前置作业实践小学数学
清除农村中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低效因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前置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改革中的应用
巧用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