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研究

2020-04-21 07:47刘丽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对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方面出发,提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在新时期背景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质和修养至关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意义

第一,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学生对正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与认同,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包含很多与民族文化和道德素养有关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充分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还包含很多与法治精神、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有关的文化内容。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不断促进学生自我修养素质的提高,进而最大化的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一方面,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制度和体系,向学生讲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向学生介绍藏书票、芜湖铁画、嘉善田歌、凤阳花鼓、京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其中,藏书票的主要品种还可以分为版画藏书票、印制藏书票、剪纸藏书票等,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向学生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价值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意识,积极学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制度和体系,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好地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另一方面,在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歌曲播放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民间知识、消费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拓展,比如:在讲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地区在饮食习惯上,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并且藏族地区在民族禁忌的风俗习惯上、接待客人,不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在服装特色上呈现出服饰多彩多姿的特点。以上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道德理念,鼓励学生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对相关习俗和民间知识进行分析,进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更好,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了解,在弘扬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德中学会做人道理,不断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和素质理念,从而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充分对教材内容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最大化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坚持文化自信”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央视拍摄的纪录片中经典的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中国古琴艺术、茶艺、京剧、二十四节气等内容的视频或图片。生动真实的材料会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穿插播放与茶艺有关的茶叶基本知识、茶艺技术、茶艺礼仪、茶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也可以利用市区各种教育资源平台在班级空间为学生介绍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字、表演、音乐、唱腔、脸谱等各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意识到国家在强大和发展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提供有效的精神动力,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度,学生在学习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真正吸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最大化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学习效率。

(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保护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教学氛围中,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也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参与式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二十四节气,在为学生开展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夸夸中国最美节日”的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分享和展示中掌握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习惯和特点,不断强化学生对文化内涵和节日民俗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觉性,最大化地培养学生良好传统美的精神和素养。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很大价值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2]郭明使.《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8):89-91.

[3]王慧.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熠熠生辉[J].名师在线,2018(32):2-3.

作者简介

刘丽丽(1970.02—),女,籍贯:山东青岛,大学本科,初中高级教师,山东省济南历元学校,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及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