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结膜结石的性质比较分析

2020-04-22 04:45张德玉李静波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载玻片上睑板腺

张德玉,李静波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00)

结膜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具体病因、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结膜结石是结膜腺管内或结膜上皮陷洼等处堆积的脱落上皮细胞和退行性细胞等的凝固物[1],没有或极少钙质沉着,医学界曾一度想将它改名为“结膜凝集物”,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眼结石。结膜腺管范围宽泛,包括睑板腺管等,造成对不同部位结膜结石的称谓混乱,如近睑缘处的结石有称之为膜结石[2],有称谓睑板腺结石[3],也有作者称睑板腺脂栓[4]。为探讨不同部位结膜结石是否存在差异,随机选取门诊结膜结石患者65例112眼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5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男21例28眼,女44例76眼;其中非睑缘处结膜结石(包括上睑结膜、下睑结膜及上窿部结膜、下穹窿部结膜)58例97眼,近睑缘处睑板腺结石(上睑板腺、下睑板腺开口附近)7例7眼。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出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硬度、显微镜下结构、是否有囊壁、成分进行比较分析。

1.2结膜结石的硬度分级:硬度根据载玻片挤压结果分3级:1级,载玻片轻轻挤压结石即可均匀粉碎;2级,载玻片需稍用力挤压才能破裂,碎裂不均匀;3级,用力挤压载玻片结石不能破裂或部分破裂,并且摩擦载玻片发出声响。

2 结果

取出物均为黄棕色到黄白色固体,大小0.5~3.5 mm;近睑缘处结石大小1.8~3.5 mm,为不规则的棒状,均有明显的长轴;非睑缘处结膜结石0.5~1.2 mm,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构;无明显的长轴。硬度及显微镜下结构:近睑缘处结石质软,表面光滑,均显示有囊壁,内衬上皮角化物及油脂状物;非睑缘处结膜结石外表结构松散的颗粒状物,质硬,部分可见坚硬内核,镜下可见棕褐色匀质样物,镜下有玉石样光泽。详细见表1。

结石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中,近睑缘处结石集中分布在21~40岁,睑板腺分泌最旺盛的时期,下睑明显高于上睑;非睑缘处结石主要分布在30岁以后。具体见表2。

表1 不同部位的结膜结石比较

项目非睑缘处结膜睑结膜穹窿部结膜近睑缘处结膜上睑缘下睑缘颜色黄(棕)色黄色黄白色黄白色大小0.5~1.20.5~1.11.82.0~3.5形状沙粒状沙粒状橄榄状水滴或橄榄状结构外层粗糙外层粗糙光滑,包膜光滑,包膜成分颗粒状,匀质颗粒状,匀质角化物及油脂角化物及油脂硬度(级)2~32~311

表2 不同年龄结石患者性别、结石分布比较

年龄性别(例)男女结石分布(眼)结膜上睑缘下睑缘18~20岁13421~30岁3611331~40岁59201241~50岁51022151~73岁71640

3 讨论

结膜结石病因、形成机制尚未明确,当前认为结膜结石是结膜腺管内或结膜上皮陷凹(Henle腺)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的白细胞凝固而成,也有学者认为与睑板腺梗阻有关[3,5]。结膜结石与习惯上纳入结膜结石的睑板腺脂栓存在差异,一直以来存在争议[6],因此在结石的称谓上也存在混乱。

在非睑缘处结膜结石的形成机制中,结膜的隐窝、腺管结构是结石形成的重要的解剖基础。结膜腺管有泪腺管、副泪腺管、睑板腺管、淋巴管、泪小管、泪囊管、Henle腺、Zeis腺管等,成分上包括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的白细胞,很少有脂质成分。睑缘处结膜结石也称睑板腺结石或脂栓,病变部位是睑板腺,成分主要是脂质。卢海龙等观察结石形状多样,有点状、牙膏状、雪花状、棉花 状、线状、块状、无定形,有软如胶状,也有硬如砂石[7]。以往认为结膜结石的形成与泪液、炎性反应及淋巴等有关。而睑板腺结石在形成机制上与睑板腺炎性反应、睑板腺功能障碍有关,几乎不受泪液的影响。其主要是睑板腺炎性反应等使开口阻塞,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变性凝固形成固态物,质软,乳酪状外观,质地细腻,主要成分为脂质,成分单一,镜下未发现其他成分;结膜结石的成分复杂,可能由炎性细胞、脱落的周围组织细胞、泪液成分等构成,外层成分为松散的变性的脱落组织,表面粗糙,多由脱落变性的细胞挤压形成,内核结构致密,质硬,断面可见玉石样光泽。

在形状方面,近睑缘处结石来源于睑板腺,由于睑板腺的结石受到睑板腺管状结构的影响,其形状多与睑板腺的结构类似,表面光滑,为长条、棒状、橄榄状等,有明显的长轴,由于在结石形成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睑板腺管被不断扩张,腺体管壁被牵拉变薄,相应处的结膜也会因扩张变薄,甚至相互变薄融合,造成结膜下的错觉。非睑缘处结膜结石的生成环境没有明显的限制,沙粒状多见,表面粗糙,可为类圆形、类方形等,形状不规则,无固定形状。

在病史方面,睑缘处结石患者多有明确的病史,既往有睑腺炎病史或睑板腺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为异物感,体征表现为局部睑缘不光滑或隆起、增厚,睑板腺开口充血扩张;非睑缘处结膜结石起病隐匿,多是在眼科检查时发现眼结石,患者多不能说出明确的病史,病史较长,多无症状。

位于睑缘区的结石报道很少,睑缘(睑板腺口)并不是结石的好发部位[7],这与本文观察一致;卢海龙等观察到睑缘结石男性多于女性,认为与男性睑板腺分泌较女性旺盛,睑板腺功能障碍多发有关,而本文观察的7例睑缘结石中,仅1例为男性,其余6例均为女性。

近睑缘处结石在形成部位上也存在差异,下睑缘结石明显多于上睑缘,推测原因是上睑的睑板腺开口向下,即开口位于睑板腺的最低处,睑板腺分泌的液体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易于自然排出;再者,上睑板腺较下睑板腺长,瞬目反射时,上睑的运动幅度大,与眼球摩擦按摩作用较下睑明显,使睑板腺分泌物易于排出;上睑眼轮匝肌的收缩能够促进上睑腺分泌物的排出,避免在上睑板腺口潴留。

综上所述,通过病例观察,认为近睑缘处结石与非睑缘处结膜结石从来源、成分、形状、质地存在较大差异,两者从成因、成分、发病部位等因素存在明显的不同,为便于二者在命名上区分,如同泪小管结石没有人称之为结膜结石一样,参照泪小管结石命名方法为部位+病名,采用准确的部位+成分+病名较为合理,称为睑板腺脂栓更为确切。

猜你喜欢
载玻片上睑板腺
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干预价值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市售载玻片涂制疟原虫检测血涂片质量的比较
谢学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经验
睑板腺按摩护理联合自拟中药熏蒸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
蒙药熏眼、口服加睑板腺按摩治疗干眼症的观察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型术修复睑黄瘤的效果观察
试论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