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0-04-22 04:45袁全才自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自贡643000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自贡6430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血胺碘酮心室

王 丽,高 宇,袁全才 (.自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自贡 643000;.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 自贡 643000)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节律、激动顺序、传导速度、起源位置等异常引起,可分为缓慢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比更高,急诊就诊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室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扑、房颤等。中老年人发生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风险较高,不仅会加重原发病病情,还会导致心功能恶化,并诱发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1]。在临床治疗上,应以快速控制心律失常、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预防不良事件为主[2]。本文将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9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33~78岁,平均(44.76±6.68)岁;心律失常类型:阵发性房颤18例,持续性房颤6例,室早21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32~77岁,平均(44.88±6.54)岁;心律失常类型: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7例,室早20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基础方案治疗,包括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脂、降低心肌耗氧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218)50 mg,静脉推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胺碘酮(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108)150 mg,静脉滴注,滴速0.5~1.0 mg/min。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滴速,连续治疗48~72 h。首次用药后,对仍然心率不稳的患者,可适量增加负荷量,静脉推注给药,时间为15~30 min。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胺碘酮(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284)0.2 g,3次/d,持续治疗1周,随后调整为0.4 g/次。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15 min后未能完成复律患者,继续采取该方案治疗。复律失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采取电复律治疗。复律成功患者应继续使用胺碘酮治疗,静脉滴注,治疗前 6 h速度为1 mg/min,随后调整为0.5 mg/min,持续治疗5 d。第2天口服胺碘酮,0.2 g/次,3次/d,持续治疗7 d,随后调整为04 g/d。记录心电图和血压,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1.3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显效:心室率降低≥20%,且心率>60次/min,或24 h内窦性心率恢复正常;有效:心室率有所改善,24 h后早搏减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为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4921(42.86)22(44.90)6(12.24)43(87.76)对照组4917(34.69)16(32.65)16(32.65)33(67.35)χ2值0.691.555.865.86P值>0.05>0.05<0.05<0.05

2.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高切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8.70±1.716.22±1.3311.64±2.677.28±1.455.85±1.163.06±0.67对照组8.67±1.757.34±1.5411.58±2.598.67±1.685.83±1.093.91±0.71t值0.086-3.8530.113-4.3840.088-6.095P值>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可能由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电解质、酸碱失衡、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部分患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研究发现,尽量缩短快速心律失常控制时间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避免不良事件发生[4]。利多卡因是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如急性心肌梗死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失常患者、心脏手术患者等。有报道称,利多卡因能够缓解室颤情况,但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无显著效果[5]。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以往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具有改善冠脉血供、减少心肌氧耗等效果,且实践发现,胺碘酮对α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受体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为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胺碘酮能够提升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能够迅速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胺碘酮能够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在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从而降低病死率。从给药方式上看,房性、室性早搏患者可采取口服治疗,能够预防反复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具有抗心绞痛效果。有报道称,胺碘酮在逆转机体心房重构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稳定心室结构,对各类心律失常均能发挥良好的效果[7]。有研究显示[8],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缩小左房内径,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改善心室结构,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此外,还有学者称,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能够显著改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是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标志物,能够用于预测心血管危险事件。使用胺碘酮治疗后,能够迅速阻断钾离子传导通道,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hs-CRP水平。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病人采取胺碘酮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全血胺碘酮心室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