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22 04:45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13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整块等离子尿道

翟 超 (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213)

膀胱肿瘤为当前医疗卫生机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肿瘤,多见于50~70岁人群且好发于膀胱侧壁和后壁,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而位居第二位[1]。该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两大类,但无论是良恶性肿瘤均会给患者排尿带来不利影响,加重其心理负担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随之下降,故必须予以及早治疗。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方案越发多样。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为微创技术快速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术式,将其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治疗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之一。为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将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收入的58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65.78±1.42)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38±0.12)年;肿瘤直径5.5~24 mm,平均(14.11±1.01)mm;职业类型:上班族9例,务农7例,事业单位6例,退休5例,无业2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3例;年龄44~75岁,平均(65.75±1.46)岁;病程8个月~5.5年,平均(2.42±0.14)年;肿瘤直径5~24.5 mm,平均(14.17±1.09)mm;职业类型:上班族11例,务农8例,事业单位5例,退休4例,无业1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膀胱肿瘤者;②凝血功能正常,无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禁忌者。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未经控制的重度感染者;②膀胱肿瘤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两组膀胱肿瘤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对。

1.2方法:对照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使用的仪器设备为ACMI(美国顺康)经尿道单极电切镜系统,切割功率120~140 W、电凝功率60~80 W。常规消毒铺巾并实施全身麻醉,在电切镜辅助下环状切割膀胱肿瘤,至基底部2 cm左右为止以便于彻底切除病灶。膀胱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则是沿着肿瘤侧壁作一切口,将蒂部组织彻底暴露后仔细切割蒂纤维,随后再将整个病灶完整切除。

观察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全身麻醉,仪器设备为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电切功率280~310 W、电凝功率80~110 W,以0.9%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液,经由患者的尿道将膀胱镜逆行置入,仔细观察膀胱肿瘤所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随后仔细安装针状电极并逐层切开膀胱黏膜组织后采取切割与电凝相结合的方式分离至深肌层,随后封闭分布于膀胱肿瘤周围的血管,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向逆行切割,将肿瘤内层肌层、结缔组织一并钝性分离,便于术者完整切除病灶,切除范围延伸至病灶外缘2 cm左右[2]。如肿瘤浸润范围较大,则可将切割深度拓展至膀胱外层脂肪组织。多发肿瘤者则是按照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对肿瘤进行整块剥除,最后利用冲洗液将切除的肿瘤组织冲出体外,反复冲洗术区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

1.3观察指标:将围手术期指标、尿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率选为观察指标,其中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肉眼血尿时间、住院时间;尿流动力学包括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分别于术前、术后利用维信(Nidoc970A+)尿流动力检查仪测定;并发症包括尿潴留、闭孔神经反射、排尿刺激,发生率=(尿潴留例数+闭孔神经反射例数+排尿刺激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肉眼血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膀胱冲洗时间(h)导尿管留置时间(d)肉眼血尿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35.50±1.5046.45±1.1526.10±1.108.55±0.353.25±0.257.90±0.25观察组27.00±2.0030.38±1.1220.25±1.155.85±0.402.20±0.205.25±0.30t值1.9321.9591.8871.1200.8751.114P值0.0070.0050.0130.0400.0470.043

2.2两组尿流动力学比较:治疗前两组尿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膀胱残余尿量(ml)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cm H2O)术前术后膀胱初尿意容量(ml)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ml/s)术前术后对照组2948.47±1.535.41±12952.02±1.0539.65±1.20194.88±1.42190.58±1.558.34±1.1620.84±1.16观察组2948.55±1.554.10±1.3352.05±1.0836.30±1.25194.95±1.45188.20±1.588.40±1.1522.10±1.21t值0.2340.7420.1391.1270.2331.1200.2280.743P值0.6550.0410.7240.0370.6540.0390.6630.04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尿潴留闭孔神经反射排尿刺激发生并发症对照组291(3.45)2(6.90)3(10.34)6(20.69)观察组291(3.45)1(3.45)1(3.45)3(10.34)χ2值0.0001.2133.6974.086P值1.0000.2710.0540.043

3 讨论

受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具有化疗和(或)放射治疗病史、慢性膀胱炎、恶性肿瘤病史等因素的影响,膀胱肿瘤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其中又以膀胱癌最为常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后质量,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予以及时治疗成为当务之急[3]。

既往临床针对膀胱肿瘤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受到了患者的广为青睐。尤其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所用术式越发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已有治疗手段。然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在肿瘤病灶切除过程中将会产生电流并流经患者术区组织,导致此部位的神经组织受到不良刺激或者是热损伤而造成术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大幅提高,严重时还会引发膀胱穿孔,大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进一步加剧当前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的出现给膀胱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曙光。与前一术式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液,高频电流通过电极板后将会形成等离子体并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通过电气化切割的方式将肿瘤完整切除,整个手术治疗给患者机体带来的创伤更低,不仅缩短了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还有效降低了由此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故将其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治疗工作中尤为适用[4]。

本次研究证实,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较同期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亦对尿流动力学改善效果改善研究,证实观察组各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膀胱肿瘤治疗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取得的疗效更佳,更能够满足当前临床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效果更为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整块等离子尿道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卜算子·我和大树
经尿道钬激光与等离子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低温常压等离子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陌生的尿道肉阜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持之以恒,学思讲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