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碘联合维生素C溶液冲洗膀胱治疗紫色尿袋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20-04-22 04:45周恩谱黄进宝尹蓓莲贡东卫上海市控江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93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尿常规紫色尿液

周恩谱,钱 余,黄进宝,尹蓓莲,贡东卫 (上海市控江医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093)

临床各种原因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中,尤其长期卧床的部分患者尿袋会出现紫色的变化,临床称之为紫色尿袋综合征(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PUBS)[1]。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变化与尿液的酸碱度、尿中色素成分的浓度有关,而紫色尿液的发生往往提示着细菌感染的发生及引起病理变化[2]。本研究对31例临床留置导尿患者其导尿管及集尿袋中出现紫色尿袋综合征现象进行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2017年我院收治的长期卧床并留置导尿管出现的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65~89岁,年龄中位数78岁,排除不愿参与治疗的及治疗途中死亡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6例,治疗前患者的尿常规中白细胞2 400~12 600个/μl,平均7 500个/μl;集尿袋中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等,菌落计数6.6~17.6×105/ml,平均12.1×105/ml;pH值7.49~8.91,均值8.2。对照组15例,治疗前患者的尿常规中白细胞1 000~13 800个/μl,平均7 400个/μl;集尿袋中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有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摩氏摩根氏菌、普罗威登斯菌属、肠球菌等,菌落计数6.9~16.7×105/ml,平均11.8×105/ml;pH值7.32~8.68,均值8.0。药物:复合碘[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浙卫消证字(2005)第0112号,有效碘含量(W/V)0.45%~0.55%,醋酸氯己定(W/V)]0.028%~0.034 %。硫酸庆大霉素由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1973,每支2 ml∶80 mg,80万U。Vit C注射液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486,每支5 ml∶1 g。

1.2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复合碘溶液50 ml+维生素C注射液4 g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庆大霉素32万U治疗;各加入0.9%NaCl溶液500 ml冲洗膀胱,1次/d,时间持续两周。

1.3治疗效果判定:显效:细菌培养(-),集尿袋紫色消失,尿常规中白细胞消失;有效:细菌培养(-),集尿袋紫色变淡,尿常规白细胞<500个/ml;无效:细菌培养(+),集尿袋仍为紫色,尿常规白细胞>500个/m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菌落计数及尿液pH值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90~430个/μl,平均260个/μl;集尿袋中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多数为阴性;pH值5.48~6.12,均值5.8。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470~1 130个/μl,平均800个/μl;集尿袋中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仍然有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等,菌落计数4.46~5.54×105/ml,平均5.0×105/ml;pH值7.37~8.43,均值7.9。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常规白细胞记数、尿培养菌落计数及尿液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分组例数 尿常规中白细胞记数(个/μl) 治疗前 治疗后 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治疗前 治疗后 尿液pH值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167 500±5 100260±17012.1±5.50.8±0.258.2±0.715.8±0.32对照组157 400±6 400800±33011.8±4.95.0±0.548.0±0.687.9±0.53t值0.485.780.1628.090.8013.46P值>0.05<0.01>0.05<0.01>0.05<0.0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治疗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试验组169(56.25)5(31.25)2(12.50)14(87.50)对照组153(20.00)4(26.67)8(53.33)7(46.67)χ2值6.68P值<0.01

3 讨论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尿潴留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而留置的导尿管对机体是一种异物,它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3]。研究表明,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30%~40%[4-5]。临床长期卧床的患者中出现紫色尿袋综合征也比较常见,即导尿管与集尿袋颜色从淡紫色或蓝色变成深靛蓝色或深紫色。其产生原因是饮食中色氨酸代谢物吲哚硫酸盐降解产生吲哚物质在大肠快速被吸收,经由肝门循环至肝脏转变成氧靛基质硫酸盐,经尿液排泄后转变为氧靛基质,在下尿路中存在阴性杆菌及碱性尿液的条件下氧靛基质转变成蓝色靛蓝和红色的靛玉红,这些颜色混合后会呈现紫色尿液[6]。

PUBS患者一般采取膀胱冲洗治疗,其原理是利用压力的作用,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7-8]。常用的膀胱冲洗液有0.9%NaCl溶液、消毒剂(如碘伏、呋喃西林溶液、氯己定溶液、苯扎氯胺溶液等)、各种抗生素冲洗液(如甲硝唑溶液、达克宁溶液、两性霉素B溶液、庆大霉素溶液等)[9]。本研究中对16例试验组患者以复合碘和Vit C溶液为冲洗液实施膀胱冲洗,因为复合碘是一种广谱消毒药物,具有高效、温和、无刺激等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对于各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真菌、病毒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6]。Vit C可以改变尿液酸碱度,使尿液酸化,阻断氧靛基质转变成蓝色靛蓝和红色的靛玉红这一过程。在本研究中对16例出现紫色综合征患者以碘伏为冲洗液实施膀胱冲洗,总有效率达87.50%,而对照组15例采取庆大霉素冲洗的总有效率只有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复合碘联合Vit C溶液冲洗膀胱治疗紫色尿袋综合征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患者尿培养检查出细菌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摩氏摩根氏菌、普罗威登斯菌属、肠球菌等阴性厌氧菌,观察发现治疗中同时给予患者敏感抗生素补液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很快使尿液颜色恢复澄清,其原因是通过抗生素补液杀灭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另外,老年卧床患者肠蠕动功能减退及消化功能障碍,往往合并慢性便秘,食物停留于肠道的时间较长,食物腐败而产生吲哚物质也不容忽视,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药物口服患者恢复也快。

临床上对于经常出现紫色尿袋综合征的患者采取如下康复护理措施:①注意观察患者留置导尿颜色。②老年卧床患者需摄取适量的维生素C维持酸性尿液并改善肠道环境,如采取腹部康复按摩及多摄入水分等。③经常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保持皮肤及外阴的清洁。④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清洁外阴的方法。⑤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临床干预,阻断病情的发展等一般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尿常规紫色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
跟踪导练(三)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