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对单肺通气麻醉期间萎陷肺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0-04-22 04:45萧治恒彭学强赵立梅梁鸿韬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5284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单肺氧分压炎性

萧治恒,吴 论,彭学强,赵立梅,刘 鉴,梁鸿韬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单肺通气是胸部手术患者经双腔气管导管通过非手术侧通气的麻醉方式,对患侧肺进行隔离,以达到患侧肺塌陷、同时避免其内部分泌物流至健侧。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得胸部外科手术取得了明显进步,也对单肺通气麻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氧合不足导致的静脉血掺杂引起的肺部并发症、肺组织牵张、缺氧导致的肺损伤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本研究对单肺通气患者实施七氟醚麻醉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单肺通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图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42~70岁,均值(54.62±1.85)岁;疾病类型:湿肺20例,气胸16例,支气管胸膜瘘12例,肺癌7例;术前ASA分级:32例Ⅰ级,23例Ⅱ级;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2例,高中23例,高中以上20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28例;年龄40~69岁,均值(54.75±1.92)岁;疾病类型:湿肺、气胸、支气管胸膜瘘和肺癌依次为21例、15例、11例和8例;术前ASA分级:30例为I级,25例为Ⅱ级;文化水平:高中以下、高中和高中以上分别为10例、24例和21例。纳入标准:①满足单肺通气手术适应证;②年龄≥40岁;③无七氟醚禁忌证;④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详情,积极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生命体征波动明显者;②合并哮喘或慢性呼吸道疾病者;③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病变者;④精神状态不佳,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麻醉方式:两组患者术前30 min予以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患者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麻醉诱导:0.05 mg/kg咪达唑仑、0.2 mg/kg依托咪酯注射液、0.5 μ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6 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给药方式为静脉推注,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2 μg/ml,单肺通气后予以2~4 μg/ml丙泊酚和0.25~0.50 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泵注,脑电双频指数控制在40~60之间;观察组患者在单肺通气前30 min予以七氟醚吸入,单肺通气后予以2~4 μg/ml丙泊酚和0.25~0.50 μg/(kg·min)瑞芬太尼,脑电双频指数与对照组保持在同一范围。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不同阶段血气指标比较: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后和单肺通气结束时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吸入氧浓度×731-5/4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1.3.2两组不同阶段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于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和单肺通气后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以3 000 转/min离心3 min取上层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测定。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气指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结束时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结束时呼吸指数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结束时氧合指数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结束时对照组23.72±2.14218.25±18.45415.75±26.960.30±0.040.57± 0.052.06±0.27356.42±12.25333.12±13.56287.15±21.32观察组24.21±2.52207.91±15.62405.68±19.240.29±0.040.50±0.061.78±0.21355.98±11.86339.75±12.49294.35±20.96t值1.0993.1722.2551.3116.6476.0710.1912.6671.786P值0.1370.0010.0130.0960.0000.0000.4240.0040.038

2.2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肺通气后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IL-6(pg/ml)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后IL-8(ng/ml)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后IL-10(ng/ml)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后TNF-α(ng/ml)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后对照组556.72±0.9413.92±1.757.62±0.8515.14±2.0920.34±3.6532.24±5.2715.43±2.1232.72±3.54观察组556.75±0.988.69±1.277.67±0.8110.32±1.7420.42±3.5842.18±5.4515.48±2.1623.42±2.87t值0.16417.9380.31613.1440.1169.7240.12315.134P值0.4350.000.3760.0000.4540.0000.4510.000

3 讨论

为提高开胸手术术野清晰度,防止术侧分泌物或渗液流至健侧肺部,多在手术过程中予以单肺通气方式进行双侧肺的隔离。单肺通气麻醉是一种特殊的麻醉方式,将单肺通气技术运用至手术麻醉中,在支气管胸膜瘘、咯血、肺大泡气胸、单侧感染性肺部疾病等胸部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既能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通气效果,也可减少患侧血液、痰液的流动,可使术侧肺处于塌陷状态,便于手术操作。但单肺通气是技术性通气方式,可对肺部造成损伤,影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肺部炎性反应的发生,可导致大量炎性因子产生,激活全身炎性系统,导致IL-6、IL-8和TNF-α等炎性因子大量分泌。IL-6和IL-8是内源性趋化因子,可招募炎性细胞,刺激炎性反应的产生;在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TNF-α这一炎性因子最先被激活,与局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LI-10可对炎性反应进行抑制,可代偿性分泌,可抑制炎性反应的过度激活[3]。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单肺通气后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七氟醚可改善单肺通气手术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总之,在单肺通气麻醉中使用七氟醚可改善血气指标,调整炎性因子水平,对萎陷肺的肺损伤进行保护,降低肺损伤风险,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肺氧分压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比较瑞芬太尼预处理不同麻醉方式下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和镇痛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