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兰和胺碘酮对急诊危重症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

2020-04-22 04:45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天津3018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西地兰窦性心危重症

韩 冰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天津 301800)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电解质失衡以及呼吸衰竭等急诊危重症都可能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显著提升患者死亡率[1]。西地兰和胺碘酮为急诊危重症并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常用药物,前者为快速强心药物,后者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当前临床上关于两者预后效果的比较尚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81例急诊危重症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81例急诊危重症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有42例,记为胺碘酮组,使用西地兰治疗的有39例,记为西地兰组。纳入患者有明确的危重症史,且符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发病前心脏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胺碘酮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5~68岁,平均(46.8±6.7)岁,危重症类型:重症肺炎11例,心肌梗死16例,严重烧伤13例,其他2例;西地兰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4~67岁,平均(46.9±6.6)岁,危重症类型:重症肺炎10例,心肌梗死15例,严重烧伤12例,其他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胺碘酮组使用注射用盐酸胺碘酮(生产单位: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180044),初次剂量为75~150 mg,在10 min内推注完成;微量泵持续推注,速度为1~1.5 mg/min,若效果不佳在30 min后追加使用75~150 mg,24 h内控制用量≤900 mg。

西地兰组使用西地兰(生产单位: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1538),初次剂量为0.4 mg,在15 min内推注完成,在30 min后追加使用0.4 mg,若患者症状未改善,0.2 mg静脉推注,总用量≤1.0 mg。

1.3研究指标:①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包括A峰、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经超声心动图测定;②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不良反应。窦性心律:心电图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且P-R间期0.12~0.20 s。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治疗前两组A峰、E峰、LVEF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明显低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峰、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均明显高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不良反应:胺碘酮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转复率明显高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出现率明显低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A峰(cm/s)治疗前 治疗后E峰(cm/s)治疗前 治疗后LVEF(%)治疗前 治疗后胺碘酮组4278.65±3.0751.96±5.74①49.37±5.2172.58±6.33①42.65±6.9859.57±5.41①西地兰组3978.72±3.1573.08±6.75①49.42±5.1955.08±7.97①42.70±7.0252.13±6.78①t值0.10115.2050.04310.9820.0325.478P值0.9200.0000.9660.0000.9740.000

注:与治疗前相比,①P<0.05

表2 两组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副作用比较

组别例数起效时间(x±s,min)窦性心律转复率[例(%)]副作用[例(%)] 血肌酐升高 胃肠道反应 血磷升高 总不良反应胺碘酮组4215.89±4.5735(83.33)1(2.23)1(2.38)02(4.76)西地兰组3922.97±5.0724(61.54)3(7.69)3(7.69)2(5.13)8(20.51)t/χ2值6.6104.8554.636P值0.0000.0280.031

3 讨论

快速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即为心脏冲动与传导异常导致的心脏激动速率、传导速度、传导顺序变化,通常与心肌血液供应不足类重症疾病相关,如电解质失衡、心肌梗死、电击伤、烧伤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将扰乱心脏正常节律,难以有效泵出血液,若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复窦性心律,将加重病情。该病的处理原则在于迅速终止异常心律,抗心律失常。

西地兰为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可促进患者心肌收缩,降低心率,减慢传导速度,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3]。但是,西地兰具有较窄的用药安全窗口,若未严格控制剂量将导致洋地黄中毒,增加心肌负荷。胺碘酮为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很强的广谱性,综合了Ⅰ类、Ⅱ类以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优势,且负性肌力作用小,可促进心脏负荷的降低,稳定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多形性室速、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左心室功能障碍导致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作为室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一线药物[4-5]。本研究中,治疗后胺碘酮组A峰低于西地兰组,E峰、LVEF高于西地兰组;胺碘酮组起效时间短于西地兰组,窦性心律转复率高于西地兰组,副作用出现率低于西地兰组。与西地兰相比,胺碘酮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起效速度、转复窦性心律上具有优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西地兰相比,急诊危重症并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胺碘酮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起效更快,窦性心律转复率更高,副作用更少。

猜你喜欢
西地兰窦性心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在婴幼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乳酸米力农注射液联合西地兰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效果对比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40例治疗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