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恢复探析

2020-04-22 04:45冯福梅何志国吴会国张建生王伟伟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天津3018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胃穿孔肠胃穿孔

吴 岭,冯福梅,何志国,吴会国,张建生,王伟伟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天津 301800)

胃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饮食上的不节制是诱发胃穿孔的主要因素,长期暴饮暴食致使患者已存在溃疡的胃部分泌大量胃酸及胃蛋白酶,同时撑大胃容积而导致胃穿孔[1]。该疾病发病急促,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可取得较好疗效,但由于传统的手术需要开腹治疗,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修复周期长,易引发感染或并发症。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腹腔镜逐渐得以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其具有创伤小、易恢复、并发症少等优势[2]。本文对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医治胃穿孔及术后患者肠胃情况的恢复进行观察,得到肯定反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胃穿孔患者随机抽选出8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入选标准:①无幽门梗阻以及消化道出血病史;②经影像学及体格检测确诊为胃穿孔;③无外科手术及精神病病史;④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肾、肝合并症者、心脑血管疾病或肠胃合并肿瘤者;②有血液性疾病手术史;③手术前服用过胃肠动力辅助药物;④幽门梗阻者;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67±2.21)岁;平均病程(5.73±1.57)h;幽门管穿孔14例,胃体小弯部穿孔9例,胃窦前壁穿孔6例,胃窦后壁穿孔11例。参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4.37±2.25)岁;平均病程(5.76±1.51)h;幽门管穿孔13例,胃体小弯部穿孔10例,胃窦前壁穿孔7例,胃窦后壁穿孔1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为: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给予全身麻醉,于胃部位置切开腹部观察确认穿孔位置后执行修补操作,结束时放置引流管,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取出引流管,注意预防感染。对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使患者处于头高足低仰躺状态,给予全身麻醉,在患者脐下缘处行弧形切口,常规建立CO2气腹,将气腹压值控制在11~13 mm Hg(1 mm Hg=0.133 3 kPa)之间,将套管由脐下缘处切口插入以确认胃穿孔具体位置,确定后将10 mm的Tmca从剑突下1 mm处置入,利用腹腔镜确定施术部位,于右锁骨中下线2 cm处以及左锁骨中下线5 cm处各行一切口,进行腹腔查探、清洗腹腔积液及残渣等,将穿孔部位少许组织取出进行活检,排除胃癌穿孔可能性后对穿孔进行间断性缝合处理,缝合完成再施以大网膜结扎固定,确认腹腔镜下已无出血或漏液情况后放置引流管,将腹腔镜取出并缝合表层切口,术后对患者给予补液、肠胃减压以及抗感染护理措施。

1.3观察标准:①采用γ-放射免疫分析仪和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Serum gastric secrete element,CAS)、胃电幅、胃电主功率及胃动素(Motilin,MTL)变化情况;② 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疗效相关指标进行评测: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失血量。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对: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失血量进行比对,发现试验组的出血量较之参照组有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长(d)引流管放置时间(d)失血量(ml)参照组80.19±7.989.12±1.763.37±0.96103.45±9.45试验组58.98±6.356.16±1.871.54±0.7382.41±6.58t值4.442.763.193.74P值<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指标比对:对两组患者术后的CAS、胃电幅、胃电主功率、MTL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试验组的CAS、胃电幅、胃电主功率、MTL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CAS(μmol/L)MTL(μmol/L)胃电幅(μV)胃电主功率(dB)参照组80.29±3.24166.62±12.98137.12±19.7691.12±9.76试验组89.54±5.39184.98±14.35152.16±18.8799.16±9.87t值4.462.321.271.36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胃穿孔发作时患者多表现为自觉剧烈腹痛,并多数伴有呕吐、恶心甚至休克等症状[3],若不及时救治则会发展成腹腔内肠胃液大量分泌,长时间的胃液聚积会使肠胃内部产生大量细菌而引发急性腹膜炎,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4]。传统的胃穿孔治疗手法主要有迷走神经离断术、胃大部切除以及开腹修补术等,其中开腹修补术以操作简单,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手术时长较短而更多地被用于临床医治胃穿孔的治疗方案,可对发病时间短、出血量少和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患者起到良好疗效,在早期胃穿孔救治中颇受临床医师的青睐[5]。本研究中对参照组患者施以传统开腹修补术,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该术式因切口较大,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出血量大,仍存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导流管取出时间较长等问题,胃肠动力指标的恢复也有待提高。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可减少由于手术对机体的破坏而诱发的儿茶酚胺增多,阻止儿茶酚胺对酵母中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产生的抑制作用而且不会对腹腔脏器造成严重的移位或挤压,从而促使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6]。本研究对试验组患者施以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对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以及胃肠动力指标进行观测比对,发现疗效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在于经由腹腔镜支持,对手术的操作精确度有较大提升,且切口较小,可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程度,有效缩短术后患者可下床活动的时长,对胃肠动力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7]。由于腹腔镜辅助实施的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可更为准确地定位病灶组织位置,及时清除肠胃液、对肠胃的牵拉影响减少而极大降低机体损伤,平衡了CAS、胃电幅、胃电主功率及胃动素MTL的含量,从而使患者病情得以迅速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可有效改善病情且迅速恢复患者胃肠动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手术效果优于开腹式手术。

猜你喜欢
胃穿孔肠胃穿孔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不同因素导致胃穿孔的临床手术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