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脂血对实验室检验的影响及对比分析

2020-04-22 04:45林应标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郴州4230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检测值标本实验室

颜 彦,林应标,夏 川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 郴州 423000)

实验室检验检测作为一种基础的辅助检查,其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乳酸等,是临床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几乎绝大多数的疾病的诊断与病情判断均离不开实验室检验,作为临床诊断与预判的基础,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和决策[1]。因此,我们强调在对患者采血检验时,并规范采血操作及检验程序,以达到对标本的最大保护,减少其他干扰影响的影响[2]。有研究指出,采集的血液标本需要经历采集、保存、传递等过程中,在这些环节中,可以受到受检者、采血人员及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标本状态发生物理或者化学上的变化,其中溶血及脂血发生的概率最高[3],一旦标本发生物理或化学改变,可导致显著的试验误差,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可以直接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治,导致治疗决策原则性的错误,延误或加重病情[4]。笔者将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分组制备成不同状态的样本,通过对这三种状态下的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从而研究溶血、脂血这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标本对实验室检验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100例在2018年1月~2018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的血清为研究对象,并将每个受检者的单份样本均分为3份,收集于3个真空采血管中待检。这100例受检者男50例,女50例,年龄18~55岁,平均(40.22±7.90)岁。

1.2研究方法

1.2.1样本制备:溶血血清样本制备:采用经消毒处理后的竹签将溶血组100份血液样本捣碎,然后在3 000 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5 min,即制备成溶血血清标本。脂血血清样本制备:将取出的血清样本与100 μl去离子水以及20%浓度的脂肪乳注射液 50 μl 混合,待其均匀后既可获得脂血样本。

1.3检验方法:将取得单份血液样本均分为3份,分别置入真空采血管中,其中正常血清样本为对照组、溶血血清样本为溶血组、脂血血清样本为脂血组。

1.4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尿素氮(BUN)、血清钾离子K+等。

2 结果

将溶血组标本与对照组标本所测得的各项实验室检验检测值结果进行统计,溶血组在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BUN(尿素氮)、ALB(血清白蛋白)、GLU(血糖)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血组在TBIL(总胆红素)、GLU(血糖)等项目的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半个多世纪以前,临床就开始使用检测仪器进行实验室检验了[5],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工作内容的丰富,实验室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对绝大部分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基础检验手段,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诊治手段之一。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是否精准,对其预后的影响起着很大的影响。若化验结果与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甚至还会因其误导医生的诊治方向而威胁到病人的生命。部分研究学者指出,实验室检验发展到目前的状态,其检验结果仍可能因外界因素与患者自身血液状态因素直接影响到其结果的准确性[6]。外界因素包括采血工作人员在采集、保存、运转等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以及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等,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各种原因影响下出现溶血与脂血,比如严重创伤打击引起溶血,采血前过多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大量饮酒与摄入高热量饮品的出现脂血等[7]。我们参考近期相关研究报告发现,多项研究指出,溶血与脂血血液样本可能对实验室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影响[8]。本研究结果表明,溶血组在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BUN(尿素氮)、ALB(血清白蛋白)、GLU(血糖)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增高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标本发生溶血,胞内各种检测因子释放到胞外引起绝对浓度的增加,同时因溶血导致血清容量增加引起各检测因子的相对浓度减少等因素有关,这两个原因中,前者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检测值增高。脂血组的 BUN、ALB、ALT、AST、K+并无明显改变(P>0.05),TBIL、GLU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临床检验方式有关,标本脂血主要是通过影响光线散色使其检验浊度、吸光度、透光度受到影响,继而影响检验结果。可见,溶血和脂血均会对实验室检验检测值产生不良影响,且溶血较脂血影响程度更大更广泛。我们参考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溶血的原因主要分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在机体受疾病影响导致代谢紊乱后,体内溶血将逐渐增加[9],而体外溶血的产生通常受外界多项因素影响,主要见于如下情况:①采血过程操作不规范,工作人员抽取血液的技术还不够熟练,抽血时过度挤压、时间过长、反复拍打、采血后剧烈摇晃等情况。②检验过程操作不规范,血液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水箱温度过高;离心速度过快。③采血针质量不过关,密封性不好导致血液注入真空采集管中出现气泡等导致出现溶血现象。

组别ALT(U/L)AST(U/L)BUN(mmol/L)ALB(g/L)TBIL(μmol/L)GLU(mmol/L)K+(mmol/L)对照组26.52±3.8729.41±6.965.19±1.0340.16±4.9810.02±2.033.93±0.473.72±0.44溶血组56.15±4.0370.13±10.386.89±1.3856.32±5.4628.38±3.58 5.09±0.6610.86±2.03脂血组27.40±3.7530.09±8.055.38±1.9243.16±4.4860.45±6.58 9.58±1.524.81±0.95t1值20.65826.3125.01412.97736.01214.58425.689P1值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t2值0.056 40.045 80.105 80.08659.24524.3450.098P2值0.8660.9670.91530.9350.0000.0000.875

注:t1、P1:对照组与溶血组比较;t2、P2:对照组与脂血组比较

针对上述情况,为减少一切可能影响到血液样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提高检验检测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①采血检验过程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医务人员操作流程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医技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定期考核,从而促进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及从业素质的提高。②若标本的转运过程涉及护工等没有医疗背景的人员,也应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训导,对标本保存温度、转运时间限制、转运方法做严格的要求和考核。③把好医疗器械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医疗器材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④加强对患者的宣导,告知空腹采血、采血前避免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及饮酒的必要性。⑤检验人员在怀疑或得知所检验的血液样本已出现溶血或脂血,应在检验报告上标记注明,以便于医生了解明白,以便于采取复查等措施或后续处理。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应重视血液标本溶血、脂血对实验室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严重性,加强对血液样本采集、保存、转运、检验等各个流程操作的规范性的管理和培训,减少检验误差和偏倚,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检测值标本实验室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