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腹壁缝合方式对回肠造口回纳切口愈合的影响

2020-04-22 04:45邓立欢张紫莉陈伟立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1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层腹壁断层

邓立欢,张紫莉,陈伟立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对于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回肠造口回纳切口愈合一直是临床医生面对的棘手问题,通过预防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并发症,而多数学者指出[1-2],在手术后,采取不同的不同腹壁缝合方式对患者的切口愈合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缝合方式是采用分层断层缝合,患者的缝合时间较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如今,多采用全层连续缝合联合皮肤环形缝合,与分层断层缝合相比,该缝合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且采用分层缝合关腹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78例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院治疗,核对入组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患者纳入后,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22~64岁,平均(40.83±1.85)岁,麦氏切口8例,正中切口16例,肋缘下斜切口11例,经腹直肌或旁正中切口4例,合并高血压、肾病、肺气肿以及糖尿病患者34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40.85±1.53)岁,麦氏切口10例,正中切口11例,肋缘下斜切口12例,经腹直肌或旁正中切口6例,合并高血压、肾病、肺气肿以及糖尿病患者35例;研究在开始筛选患者之前,均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研究人员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分层断层缝合,使用可吸收的单股线将腹直肌后鞘、腹膜、前鞘由深至浅逐层缝合,缝合针与切口距离为1.0 cm,针距为1.0 cm,将断层缝合后,使用钉合器关闭皮肤切口。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全层连续缝合联合皮肤环形缝合:①全层连续缝合:将切口进行缝合,使用可吸收的双股线,在切口下端一侧开始进针,依次穿过腹直肌后鞘、腹膜、前鞘由深至浅逐层缝合,再从另一侧进行缝合,缝针穿过线环后再拉紧,缝合针与切口距离为2.0 cm,针距为1.0 cm,缝针与切口的比例为4∶1,缝合至切口末端时,缝合线暂时不收紧,直至缝合至最后一针,另一根带针的线穿过对侧后打结,残留线不应超过0.5 cm。②皮肤环形缝合:将创面修剪成圆形,皮下分离后,将缝合所需材料准备妥当,使用1-0或者2-0尼龙线将圆形创面进行皮下缝合,针尖于进出针处出针,缝合针距离为0.5~0.5 cm,随后将缝合线收紧,将创面由中心推挤,待创口完全合拢后,将缝线打结,使用3-0缝合线加固。

1.3观察指标: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窦道形成、切口疝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记录。

2 结果

2.1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切口缝合时间(min)切口愈合时间(d)住院时长(d)对照组3928.85±1.859.68±1.4511.43±1.58研究组3919.53±1.346.41±1.549.31±1.75t值25.479 59.654 45.615 3P值<0.05<0.05<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窦道形成、切口疝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例(%)]

组别例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窦道形成切口疝总并发症对照组395(12.82)3(7.69)7(17.95)3(7.69)1(2.56)19(48.72)研究组391(2.56)1(2.56)1(2.56)1(2.56)0(0)4(10.26)χ2值13.873 5P值<0.05

3 讨论

腹壁缝合中,较为理想3的是缝合方式简便,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组织供血,促进组织的愈合,传统的分层断层缝合,在解剖学基础下,缝合层次清晰,在拆线时,仅需要拆除几针,手术切口裂开的风险低,但是分层断层缝合操作复杂,各层之间存在缝隙,大大增加了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3]。而全层连续缝合联合皮肤环形缝合有效避免了分层断层缝合的缺点,在缝合过程中,整个缝合时间缩短,缝合的操作较为简便,缝合线的张力较大,能够有效分摊腹壁张力,进而促进组织的愈合,且缝隙较少,大大降低了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接受开腹手术后,采取了不同的不同腹壁缝合方式,对照组接受分层断层缝合,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全层连续缝合联合皮肤环形缝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缝合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组的切口缝合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了,采取不同的不同腹壁缝合方式,对患者而言,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恢复状况存在差异,全层连续缝合的效果优于分层断层缝合。

综上所述,患者在接受开腹手术后,为患者采取全层连续缝合联合皮肤环形缝合,切口缝合时间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缩短,疾病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全层腹壁断层
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价值探讨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消痔灵注射液联合直肠黏膜排列结扎、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的效果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肩袖全层撕裂不同亚型术前超声诊断价值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