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在高脂血症型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22 04:45陈晓婉麦文霞麦秋君陈桂贤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潮州521011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脂肪酶甘油三酯灌流

陈晓婉,麦文霞,麦秋君,陈桂贤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潮州 521011)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高脂血症型胰腺炎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现阶段临床尚未探讨出根治此病的有效措施,常规治疗方案见效慢,周期长,效果不理想[1]。血液灌流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大分子毒素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为深入探讨治疗此病的有效措施,我院予以收治的部分患者血液灌流方案,现将研究详情和所得结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的60例高脂血症型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各有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7.2±5.6)岁;观察组中男女均为15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0和68岁,平均(47.0±5.2)岁。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高脂血症型胰腺炎诊断标准[2];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三酰甘油水平在1.3 mmol/L以上;④入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血液灌流禁忌证者;④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行禁食、营养支持、抑制胰酶分泌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用醋酸奥曲肽(生产厂家: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309),皮下注射,50~100 μg,1~2次/d,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所用仪器为健帆树脂HA330型血液灌流器,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次灌流时间在2~2.5 h之间,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双腔血透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将血流量控制在180~230 ml/min之间。期间严格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结束血液灌流时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将血液驱回患者体内,共治疗3 d。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治疗后胰酶、脂肪酶、血脂及其他相关血液指标进行比较。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血脂和血常规水平对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降钙素原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降钙素原(μg/L)纤维蛋白原(g/L)观察组305.9±0.85.2±0.77.2±0.61.2±0.33.2±0.5对照组309.4±1.810.1±1.24.0±0.82.0±0.55.0±1.2t值9.73219.31917.5277.5157.584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2.2两组治疗前后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前的血清胰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组别例数血清胰淀粉酶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脂肪酶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186.9±12.8121.5±2.8234.3±12.2188.1±6.4对照组30186.4±12.5144.2±1.5234.7±11.8216.8±7.5t值0.15339.1420.12915.938P值0.4290.0000.4490.000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胰腺囊肿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并发症对照组303(10.0)3(10.0)2(6.7)8(26.7)观察组301(3.3)0(0.0)0(0.0)1(3.3)χ2值0.2671.4030.5174.705P值0.6040.2360.4720.030

3 讨论

高脂血症型胰腺炎的发生不受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而是由甘油三酯水平决定的。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甘油三酯水平密切相关,人体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出现高脂血症胰腺炎的风险就越大[3]。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游离脂肪酸、胰腺微循环障碍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上升被共认为是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发热、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急腹症为主,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通常情况下,在高脂血症型胰腺炎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降低血脂水平可抑制疾病发展进程,但降脂药物见效慢,患者进食不便,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在高脂血症型胰腺炎的治疗中使用血液灌流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4]。血液灌流器是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血液净化方式,它能够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对患者血液中的外源性病毒、代谢产物和药物进行吸附,对细胞因子、芳香族氨基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炎性反应因子有着明显的清除作用,可使血脂水平迅速下降,也可清除血脂和纤维蛋白原,减少胰腺外分泌,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控制疾病发展进程。不仅如此,血液灌流在具体应用中,可对细胞因子、大分子、中分子炎性递质进行有效清除,对患者循环功能基本无影响,可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在胰腺炎发展中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

文中对30例常规治疗和30例血液灌流治疗的高脂血症型胰腺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患者血清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风险下降,充分体现了血液灌流在高脂血症型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讲,予以高脂血症型胰腺炎患者血液灌流方案,可对血脂、胰酶和脂肪酶水平进行调节,同时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脂肪酶甘油三酯灌流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高甘油三酯血症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