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对预防宫腔粘连的有效性与疗效分析

2020-04-22 04:45李洁辉朱卫华郭丽璇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妇产科广东汕尾5166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宫腔镜

李洁辉,景 艳,朱卫华,郭丽璇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妇产科,广东 汕尾 516600]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疾病病变属于良性,但容易导致患者子宫发生异常出血症状,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不孕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传统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诊刮术将内膜息肉完全刮除,但是该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较大,而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加倾向于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本文选取7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观察组患者年龄34~57岁,平均(45.37±3.29)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39±0.48)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5~56岁,平均(44.28±3.17)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41±0.5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关于 EMP 的诊断标准[2]; ②未进行激素治疗;③能够配合本次研究; 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伴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未控制糖尿病等严重内科基础疾病; ②存在严重宫腔粘连及子宫畸形; ③宫颈、子宫内膜恶性病变;④不配合。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宫腔镜电切术的实施时间要求控制在患者月经完全结束后的3~7 d,术前行常规检查,确保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同时应在术前禁止患者饮水、进食,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宫颈闭合情况相对较紧的患者,需在手术实施前12 h于阴道后穹隆位置处放置剂量为400 μg的米索前列醇片[3]。手术麻醉后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并对患者的外阴及阴道等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明确子宫的大小以及具体位置[2]。本组资料中采用的宫腔镜品牌为产自于德国的STORZ,膨宫液则选择了等离子电切液,宫腔压力控制在13~15 kPa,同时将液体流速保持在150 ml/min左右,并依次设置电切功率以及电凝功率等基本参数。手术操作过程中采用扩宫棒对患者宫颈部位进行适当扩张,并在宫颈处放入宫腔镜,以此来探查子宫腔内息肉所在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数量等,探查明确后采用常规方法切除息肉,针对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在切除息肉的过程中,将切除部位深入到子宫肌层,以提高息肉切除效果,降低息肉的复发率。此外,在手术操作中还应注意避免出现子宫穿孔等症状,并于手术后完全保留患者尿管,3个月后复查B超有无内膜息肉复发及月经情况。

1.3.2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实施之前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手术时在宫腔镜的指引下,找准子宫内膜息肉的所在位置,并通过刮匙将息肉全部刮除,最后在宫腔镜直视下确保息肉刮除干净,结束手术。

1.4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1.5疗效判定:①治愈:术后复查无内膜息肉复发,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未发现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并发症;②有效:术后复查月经情况基本恢复正常,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并发症较为轻微;③无效:患者内膜息肉复发,术后复查月经情况未得到改善,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并发症较为严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3631.26±5.3940.16±7.814.33±1.13对照组3649.23±7.7665.45±8.296.74±2.21t值15.764 313.654 29.327 6P值<0.05<0.05<0.05

2.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32/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情况[例(%)]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631(86.11)4(11.11)1(2.78)35(97.22)对照组3625(69.44)7(19.44)4(11.11)32(88.89)χ2值5.726 2P值<0.05

2.3两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2.78%(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3/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一种宫腔占位疾病,通常情况下均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4]。该疾病容易引起患者子宫发生异常出血,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因此在经过临床确诊之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见于各年龄层次人群,其中绝经妇女以及处于围绝经期的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几率更大。子宫内膜息肉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内膜诊刮术,但是该术式无法对病灶进行直视定位,因此存在较大的漏刮率,增加了术后复发的可能。

目前,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该术式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弥补了诊刮术存在的不足。有研究表明,大约有85%~95%的患者在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后疗效确切[5]。不过,采用该术式治疗容易在术后引起宫腔粘连,同时患者可能伴随腹痛以及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子宫内壁发生粘连,从而使患者出现胎盘异常、不孕等严重症状,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6]。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时间,降低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术式的治疗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1.26±5.39)min、术中出血量(40.16±7.81)ml以及住院时间(4.33±1.1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9.23±7.76)min、(65.45±8.29)ml、(6.74±2.21)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32/36);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2.78%(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3/3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照组治疗中采用的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由于手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难度较大,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而且该术式无法对患者的子宫底部以及角部等位置存在的子宫息肉进行完全刮除,因此容易导致息肉残留,增大了息肉复发的几率。除此之外,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的子宫也会造成较大的损伤,提高了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而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借助宫腔镜的直视效果,明确掌握子宫息肉情况,把息肉组织从固有肌层表面完整地切除得同时,又能保留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其功能,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几率;利用被动式双极电切环将息肉进行完全切除,提高了手术的操作速度,相对于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来说,能有效保留子宫的完整性,手术效果更加确切,手术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更加广泛[8]。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对于预防宫腔粘连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宫腔镜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