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2020-04-22 04:45徐昌浓张洪标曾晓春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53430东莞市东坑医院广东东莞530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低剂量肺结核螺旋

徐昌浓,吕 铭,张洪标,郭 剑,曾晓春 (.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 东莞 53430;.东莞市东坑医院,广东 东莞 53000)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WHO早在1993年就将结核病纳入公共卫生组织重点关注问题。有数据统计发现仅在2012年全球860万新发结核病例,其中6%为儿童,截止至2018年6月的数据显示死于结核病的患者为130万,其中5.69%为儿童患者[1]。CT是肺结核的主要检查手段和确诊依据[2],但是常规剂量的辐射被认为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学者认为对儿童患者可以降低CT扫描剂量,以便减少辐射。但是低剂量扫描是否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仍然有所争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在东莞市寮步医院、东莞市东坑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儿5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其中男患儿37例,女患儿16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7.33±2.49)岁。本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3]:①患儿为新发、初诊病例;②以不同程度咳嗽、咳痰、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来诊,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临床症状;③痰培养结果为阳性;④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4]:①未确诊的病例;②肺外结核病;③合并先天性脏器功能障碍的患儿。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使用菲利普16排螺旋CT扫描,首先给予患儿常规剂量扫描,部位为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自动智能毫安跟踪80~100 mA,螺距1∶1,层厚7 mm,肺窗窗宽1 800 HU,窗位为—700 HU,纵隔窗窗宽为350 HU,窗位35 HU。1~7岁患儿自然呼吸扫描,8~14岁患儿首先屏气训练,在扫描过程中配合屏气,注意遮挡头、颈、腹部、生殖系统。

常规剂量扫描后即刻给予低剂量扫描,1~7岁患儿予以20 mA,8~14岁患儿给予30 mA,其余参数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范围:根据常规剂量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再选取病灶中心局部层面低剂量扫描。

1.3观察指标

1.3.1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对患儿肺部病变检出率:对每个患儿的两次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次影像结果中显示出的病灶、肺结节、支气管气相、空洞、钙化灶、毛刺、胸膜肥厚粘连等征象的检出率。

1.3.2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的图像质量:由2名资深影像学诊断医师对图像分别进行评分,意见一致时直接记录分数,如果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则协商确定最后评分。评分标准采用Likert评分方法,该方法将所得图像评为4个等级:1分的图像肺部结构显示清晰,2分图像出现轻度伪影或者错层但不影响诊断,3分图像有中度伪影和错层的图像但能够用于临床诊断,4分图像有严重伪影和错层的图像无法进行准确诊断疾病。1~3分图像能够用来临床诊断,4分图像不能用于临床诊断。

1.3.3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的辐射剂量:比较两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L)、CT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情况。

2 结果

2.1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患儿肺部病变检出率比较:两种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患儿肺部病灶、肺结节、支气管气相、空洞、钙化灶、毛刺、胸膜肥厚粘连等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的患儿图像质量比较:采用不同剂量时患儿图像各阶段评分所占比例以及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图2。

表1 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患儿肺部病变检出率比较[例(%)]

剂量例数病灶肺结节支气管气相空洞钙化灶毛刺胸膜肥厚粘连常规剂量5352(98.11)51(96.23)44(83.02)51(96.23)46(86.79)41(77.36)48(90.57)低剂量5350(94.34)48(90.57)41(77.36)50(94.34)43(81.13)39(73.58)46(86.79)χ2值1.039 1.377 0.534 0.210 0.631 0.204 0.376 P值0.308 0.241 0.465 0.647 0.427 0.652 0.540

表2 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的患儿图像质量比较

剂量例数1分[例(%)]2分[例(%)]3分[例(%)]4分[例(%)]平均分(x±s,分)常规剂量5336(67.92)13(24.53)4(7.55)0(0.00)1.52±0.33低剂量5328(52.83)17(32.08)6(11.32)2(3.77)1.48±0.46t/χ2值2.524 0.744 0.442 2.038 0.857P值0.112 0.388 0.506 0.153 0.392

图1 常规剂量CT扫描图像

图2 低剂量CT扫描图像

2.3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患儿辐射剂量比较:低剂量患儿CTDL、DLP、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剂量例数CTDLDLPED(mSv)常规剂量5334.51±6.42389.39±95.475.27±2.23低剂量5323.37±5.60223.88±84.513.15±1.06t值11.96312.44310.083P值0.0000.0000.000

3 讨论

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多有发生,全身多个脏器均可感染,其中肺部是最常见的感染器官[5]。患儿以低热、盗汗、乏力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合并咳嗽、咯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免疫能力较差,因此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有数据统计儿童是肺结核发病的高峰人群之一,同时因为儿童发病初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容易误诊为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就成为儿童肺结核治疗的重点。

螺旋CT是CT技术的一个突破,滑环技术使CT能够快速且不间断进行容积扫描[6],由于锥形X线束被不同的组织吸收的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这种差异确定组织的状态,从而进行诊断。由于螺旋CT是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使用螺旋式的方式来采集数据,因此取得的是三维信息,能够对取得的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增加了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在肺部的检测中,多层螺旋CT所取得的数据经过处理后能够清晰反映患儿肺部、支气管管腔管壁等部位的情况,微小病灶也能够清晰显示,是临床诊断儿童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患儿受到的X线辐射显著升高[7],虽然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但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多的X线辐射会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损伤患儿的DNA结构,导致细胞的异常死亡、分化。儿童受到辐射所导致的损伤已经证实为成人的2倍,因此如何降低辐射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低剂量CT扫描于1990年首次被提及,管电压和管电流是控制辐射剂量的两个因素,但是降低辐射剂量必然同时降低了得到的影像质量,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诊断工作。所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关键[8]。由于儿童胸壁较薄,骨发育未完善,这为胸部CT检查降低辐射剂量提供了条件。在本研究中,53例确诊为肺结核的患儿分别给予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发现两种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患儿肺部病灶、肺结节、支气管气相、空洞、钙化灶、毛刺、胸膜肥厚粘连等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剂量辐射也能够准确的反映患儿肺部病变的特征。从图像质量上看,不同剂量CT扫描患儿图像各阶段评分所占比例以及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儿童肺结核患儿降低辐射剂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这与儿童的胸部发育特征密切相关。从辐射剂量上看,低剂量患儿CTDL、DLP、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降低管电流后能够显著的减少患儿受到的辐射。

综上所述,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所得影像能够清晰反映患儿肺部的病变特征,同时也能够保证成像的质量,这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但低剂量扫描能够明显降低儿童承受的辐射剂量,降低了对患儿身体的影响,因此应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剂量肺结核螺旋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