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针对ICU留置鼻肠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22 04:45林莉珍庄彩娟陈海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0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口服药肠管营养

张 晖,林莉珍,庄彩娟,陈海萍,曾 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危重患者由于严重感染、创伤等因素致使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进而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降低病死率[1]。对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通过鼻肠管进行的,但鼻肠管应用的要求较高,且堵管发生率较高,故需应用合理的护理干预降低堵管发生率[2]。本研究对患者应用了集束化护理,为了调查分析该护理方案对接受留置鼻肠管治疗的ICU患者的干预效果,特选取85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9年7月于我院ICU接受治疗的留置鼻肠管患者85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5.93±3.01)岁;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3~7分,平均GCS评分(4.98±0.55)分。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6.03±3.10)岁;GCS评分为3~8分,平均GCS评分(5.02±0.57)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GCS评分、年龄以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通过X线对置管后鼻肠管的位置进行确认;③患者无法通过口进食;④年龄>18岁。

排除标准[4]:伴有腹腔间隙综合征、活动性消化道大出血等肠内营养禁忌证者。

1.2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包括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采用经鼻肠管固定管路并确保其畅通,再给予患者用药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

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根据以往导管堵管的发生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案改进,总结以往临床鼻导管发生堵管的因素,主要包括喂养泵不够、营养液黏稠、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滴注速度慢、冲封管方式不当以及喂口服药方法错误,其中喂口服药方法错误又分为口服药未隔渣、喂药前后未冲管以及口服药未充分研碎三种类别。且经临床调查得出,上述发生堵管的因素中诱发率最高因素为冲封管方式不当以及喂口服药方法错误两种,故应重点针对这两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案。其中导致冲封管方式不当的主要原因为:①护理人员人数不足;②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③缺乏操作流程;④冲封管方式不正确;⑤使用医用冲洗器冲管;⑥培训不到位。故主要对策方案应为:①增加护理人员数量;②建立系统的奖惩制度;③制定相关操作流程,使置管流程具体化;④强化对冲封管方式的培训;⑤应用小口径冲洗器进行冲管;⑥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导致喂口服药方法错误的主要原因为:①药品未过滤;②缺乏操作流程;③药品未充分研碎;④护理人员工作量过大;⑤知识不扎实。故主要对策方案应为:①强化药物过滤方法的培训;②制定操作流程;③强化药品研碎方法的培训;④增加护理人员数量;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如了解药物配伍禁忌)。

即主要护理流程为:①评估置管目的、合作能力、有无鼻腔口腔疾患、有无吞咽困难、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管静脉曲张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鼻肠管,检查鼻腔的通畅情况,估算插管的难度与风险;②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鼻肠管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③准确测量鼻肠管插入胃内的长度,插入长度一般为前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耳垂经鼻尖至胸骨剑突的距离,鼻肠管插入长度一般为身高-60 cm;④掌握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下的插管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鼻肠管。如对于精神过度紧张者做好心理护理,指导配合技巧,如深呼吸,做吞咽动作以缓解不适感;对咳嗽或呕吐剧烈者可适当用镇静剂;为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先撤去枕头,让患者头向后仰(机械通气者可采用端坐位或半坐卧位)。插入鼻肠管至15 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可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鼻肠管顺利通过会咽部。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责任荣誉、活动信心、沟通协调、专业知识以及团队精神评分情况,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评分标准,每项满分均为100分。

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满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堵管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各项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责任荣誉、活动信心、沟通协调、专业知识以及团队精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堵管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各项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发生堵管[例(%)]责任荣誉(x±s,分)活动信心(x±s,分)沟通协调(x±s,分)专业知识(x±s,分)团队精神(x±s,分)对照组4228(66.67)45.76±3.9836.54±1.5645.43±3.9943.29±2.9845.30±3.33观察组4310(23.26)①80.54±4.65①79.65±3.98①81.94±4.99①76.20±4.01①76.40±4.20①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326(60.47)16(37.21)1(2.33)42(97.67)①对照组4218(42.86)14(33.33)10(23.81)32(76.19)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ICU患者多是由于感染、创伤、压力等因素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对蛋白值以及能量有较高的需求,故在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中营养支持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两种,经相关研究表明[5],肠内营养与机体的生理状态更加结节,更有利于肠道功能以及形态的维持,降低器官衰竭以及感染的发生率。但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如护理操作不当极易诱发导管堵塞发生,进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影响对患者的治疗[6]。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的责任荣誉、活动信心、沟通协调、专业知识以及团队精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集束化护理的护理原则为“以患者为本”,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在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诉求。将该护理方案应用于留置鼻肠管治疗中,结合以往临床治疗中导管堵管发生的案例找出导致堵管发生的因素,并根据诱因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案改进,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流程[7]。并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能主动关注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显著降低了堵管发生率[8]。通过本次活动,每个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运用持续改进项目的方法,全方位提高护理服务品质,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给予接受留置鼻肠管治疗的ICU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鼻肠管堵管发生率,并使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能力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口服药肠管营养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备用口服药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标准化口服药发放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使用PDCA循环降低病区口服药管理缺陷率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