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分析

2020-04-22 04:45叶颖颖何文海林燕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福州350001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溶栓流程脑梗死

叶颖颖,何文海,林燕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脑梗死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将会对其自身生命安全造成相当严重的威胁。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引起患者终身残疾,甚至于死亡。利用何种有效方式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抢救、全面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文献证实[1]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处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以12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现将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结局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样本神经功能缺损分数NIHSS均为5~25分,通过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脑梗死。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23例;年龄46.38~78.12岁,平均年龄为(63.32±2.75)岁;NIHSS分数为(16.38±2.16)分。观察组患者男42例,女22例;年龄47.32~79.35岁,平均年龄为(64.48±1.79)岁;NIHSS分数为(16.35±1.98)分。经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接受常规化急诊护理。具体为:当院内医务人员接到急诊病患之后第一时间通知急诊医生,另外也要对患者开展详细检查。当病患确定为颅脑损伤以后马上通知专科医生参加会诊,院内医护人员在整体急诊护理过程之中完全协助医生完成相关操作。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急诊护理流程。详情为:①医院方面应当指派专科医生接待病患,院内护理人员应当和医生一并对患者的病情开展评估,有效询问患者家属病患的具体发病时间,同时也要对其开展疾病知识宣教。②第一时间创立静脉通路,对患者开展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查看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另外也要对患者开展头颅CT检查。患者在接受急救期间院内医务人员应当强化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探知对于当前患者内心改变,要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倾听患者表达,消除患者以及家属不良情绪。③开放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④第一时间判定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当确认患者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后马上安排资深医护人员准备好急救设备,比如心电监护设备、氧气瓶等,同时也要预备好溶栓药物。⑤院内护士应精准、迅速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以及有关处理;当患者完成治疗后护士告知患者治疗疾病期间应禁止使用高胆固醇食品,比如鸡蛋、肝脏等。另外要有效缓解患者担心压力,保证其心情畅通,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3]。

1.3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48h内死亡患者的详细情况。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等待手术时间和及时救助时间详情。③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48 h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48 h内死亡总死亡对照组6414(21.88)17(26.56)观察组643(4.69)①5(7.81)χ2值11.25415.396P值<0.05<0.05

2.2两组患者及时救治时间以及等待手术时间对比: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及时救治时间以及等待手术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等待手术时间及时救治时间对照组6464.52±5.2638.96±6.52观察组6430.22±3.5814.26±3.22t值15.26416.998P值<0.05<0.05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2例,排尿异常1例,运动异常1 例,睡眠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38%。对照组患者颅内出血4例,排尿异常3例,运动异常2例,睡眠异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一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的发生和人体大脑血液供应异常有关。倘若大脑血流突然减少或者停止供应会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引致脑部组织坏死形成病灶。脑梗死患者大多合并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该病起病急、 病死率高,>50岁人群为罹患此类疾病的高发群体。倘若患者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相当严重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治疗方面来看,临床通常对患者开展降压溶栓、脱水等干预。除却利用有效方式对患者开展治疗外,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总体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积极改善患者临床预后[4]。

最近几年相关研究证实,在对脑梗死患者开展临床救治时落实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减少患者出院时间,降低脑出血等系列性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全面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在对患者实施救治时,应当创建一套行之有效、快速安全的护理流程,进而减少患者从发病至抢救的具体时间。另外,医院方面也应当安排资深护理人员帮助急诊医生开展有关操作。改良化急诊护理流程为提升最终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责任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述和脑梗死疾病有关的知识,能够加深其对于自身疾病认知度,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内心情绪。

本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更少,且观察组的及时救治时间以及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看出,在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救治时落实改良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举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因此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溶栓流程脑梗死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