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2020-04-22 04:46李丹菊李芳琴东莞东华医院广东东莞523110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例数重症营养

李丹菊,杜 静,李芳琴 (东莞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110)

多年前我国公民普遍认为肿瘤患者是否进入ICU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多大影响,而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上不断实践得出,肿瘤重症患者进入ICU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2]。肿瘤重症患者的治疗除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常规吸氧和抗感染治疗之外,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酸碱电解质紊乱情况。近些年通过临床的不断实践,针对ICU肿瘤重症患者在吸氧、抗感染及纠正代谢紊乱基础上,联合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的65例ICU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6~76岁,平均(59.7±13.5)岁;试验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60.2±14.1)岁。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及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经至少两名医师诊断符合进入ICU重症治疗标准;②两组患者除试验基础疾病外,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③两组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④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及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包括常规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试验组患者全部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加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患者日常所需维生素、矿物质及能量等。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①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变化,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日常吸氧,保证患者呼吸功能的状态良好;③给予患者积极的抗感染、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治疗;④给予患者基础性饮食营养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控制饮食。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营养支持护理,所有患者均输注每日营养液,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鼻饲或者插管十二指肠输注,患者入住ICU第一天输注16~20 h,如果不足,则通过静脉滴注进行补充,氮和热量的比例控制在约134∶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食物摄入量,尽量做到患者的饮食多样化,以刺激患者食欲,帮助患者病情恢复。

1.3记录指标及评价标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腹泻、感染及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等。若经过治疗,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无功能缺陷发生,则为显效;若患者经过治疗,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重要脏器基本功能无损坏,存在并发症发生但并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病情出现恶化或者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又或者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明显缺陷,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38%;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恶心腹泻感染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28(25.00)4(12.50)3(9.38)4(12.50)19(59.38)试验组333(9.09)1(3.03)1(3.03)05(15.15)χ2值0.157P值<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数5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治疗有效率为46.88%;试验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5.7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325(15.63)10(31.25)17(53.13)15(46.88)试验组3310(30.30)15(45.45)8(24.24)25(75.76)χ2值1.053P值<0.05

3 讨论

由于肿瘤重症患者多病情危重,患者的器官功能多出现衰竭,因此存活时间短,治疗满意率低。ICU针对肿瘤重症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改善患者基础生命体征,通过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的生物学性质,对患者进行每日体液酸碱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给患者补充体液及纠正酸碱代谢紊乱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恢复意识,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而肿瘤重症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差,往往会出现肺炎、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临床上对肿瘤重症患者采取了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

营养支持治疗是通过肠内或者肠外途径给予患者必须的营养素,如每日必须的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一般营养支持治疗是针对不能正常饮食或者正常饮食摄入量不足的患者,可以分为肠内输入途径和肠外输入途径两种。肠内途径主要通过鼻胃管、空肠管或者胃肠造口留置管给予患者输入营养素,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需要输入营养素时间等而定;肠外途径主要是通过中心静脉或者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进行营养输入,具体根据患者的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及护理环境而定。不管是哪种营养支持治疗,都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能因患者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能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因此,临床上针对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疾病特点等,从而选择适合患者的营养支持类型[4]。肿瘤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对医师制定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不能很好地配合,营养摄入量不够,从而影响治疗的总体进度,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希望。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65例ICU肿瘤重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可以看出,不管是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治疗有效率方面,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肿瘤重症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恶心、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例数重症营养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