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意义

2020-04-22 04:46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232
吉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手段常规有效性

王 婷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 300232)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表现,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现阶段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发现通过适宜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恢复效果,更能够对包括栓塞、压疮等在内的并发症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基于此种背景,本文以LVEF、LVESD以及LVESV作为表征指标对比集束化护理手段对其临床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所收治的88例心力衰竭患者,并对其进行分组,按照患者意愿予以微调后续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37~76岁,平均为(57.4±5.6)岁,心功能分级均为Ⅲ级。分组后,临床诊断、病程、年龄、性别比例等常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验方法:本文采用两组分类法对具体集束化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在分组的过程中,每组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方式予以处置;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推集束化护理手段予以处置。所谓的集束化护理手段主要采用了如下四方面措施:①通过心理辅导建立患者心理防线,消除其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②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传达药物的应用要点及其用药细则,并建立个性化给药档案与方式;③对心律失常等用药不良反应予以实时监控,并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④同时监控肝功、血钾等常见并发症监控。

1.2.2观察指标:本文采取多普勒心动图仪作为观测手段,对护理前后的LVE系统指标进行收集与分析。相关操作标准遵循医疗器械指导规范的统一标准,削减设备与测试差异带来的可能临床影响。

2 结果

通过临床对比发现,护理前不同组别间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各项指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中LVEF指标显著提升,LVESD以及LVESV指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一结果说明在集束化护理体系中能够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健康指标,对于药物的吸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见表1。

组别LVEF护理前护理后LVESD护理前护理后LVESV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6.72±3.1641.42±4.1353.79±4.9746.37±5.04①67.14±7.2556.86±6.07①试验组36.86±3.0349.83±5.02①53.64±4.3138.96±4.8866.94±6.8450.42±3.92变化比例(%)0.3820.30-0.28-15.98-0.30-11.33

注:①P<0.05

从表1中得出如下结论:①不同组别护理前的各项指标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本次临床试验对比合理,科学有效;②LVEF指标观察中发现,集束化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该指标的治疗效果。不同组别间的治疗有效性(以护理前后的提升比例对比)分别为12.80%和35.19%。说明普通护理手段对于心力衰竭具有良好效果,但是集束化护理手段效果更为显著。③在LVESD和LVESV两个指标的观察中,其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降低效果。在同样对比不同组别治疗有效性的过程中,上述两个指标的集束化有效性分别接近15%和11%。④在观察其方差的具体数值后得出,试验组的方差水平(不含护理前)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集束化护理在提升临床效果的过程中较为显著,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差异在治疗效果中的表达。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方式在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中具有积极意义,从本文研究来看,其能够提升各项治愈指标11%~20%,这一结论与刘永梅的研究[1]结果相近。另一方面,集束化护理方式还强化了心理辅导、健康教育以及随护监控等综合体系,在患者感受以及并发症出现的层面上同样具有良好的表现。这一特征化贡献在阮词芬的研究[2]中也有论述。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模式下通过多元化护理体系的构建与推广来实现更为全面的护理方式。在临床中对于包括心力衰竭在内的多种疾病具有积极效果。结合医院实际建议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手段常规有效性
常规之外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别受限于常规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