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板书设计
——以“探究静摩擦力的特点”教学设计为例

2020-04-23 03:20王春梅
物理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木块摩擦力

王春梅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081)

板书对于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所以对板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物理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板书设计对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下面以“探究静摩擦力的特点”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 问题的提出

1.1板书的作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下,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给学生的板书,对学生提升和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只是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而最终能够留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方法同样重要.

1.2 传统板书的设计

(1)按照知识框架呈现

大多数板书都主要呈现知识.比如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首先从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摩擦力.然后根据对不同现象的分析,得到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如图1所示.最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一步通过实验,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大小,如图2所示.

图1 摩擦力的分类

图2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大小

(2)按照知识内容呈现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结果,更关注对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板书中,总是将知识内容加以罗列,如图3所示,最终呈现给学生的依然是一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图3 教师板书罗列的知识内容

1.3 传统板书设计的不足

传统板书设计,主要是呈现教学内容,也就是知识本身.而很少、甚至没有关注通过板书设计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有关探究实验的设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课下遗忘,或是由于对概念、规律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不清楚,无法具体应用.

2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板书设计

2.1 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

通过表格的形式,突破摩擦力概念的进阶难点.教学中,使用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简化图.并对实验探究过程通过表1呈现.

图4 实验探究简化图

表1 实验探究的过程

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发现摩擦力是否存在,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而是与相对运动有关,从而加深对相对运动的理解.同时对比接触面光滑,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的相对运动趋势,以及如何判断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2.2关注实验探究过程的呈现

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摩擦力知识,容易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即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形成错误前概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阻碍”的理解.广大教师针对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是通过教学设计进行突破,除了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之外,还应能够用最直观、简洁的方式呈现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以便学生后续巩固学习之用.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板书设计呈现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实验一:木块和木板均静止,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

图5 木块和木板均静止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让学生讨论得出静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二:木块和木板一起运动,而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

图6 木块和木板一起运动,木块相对木板静止

通过实验分析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相对于提供摩擦力的物体).

实验三: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

受力分析如图7所示.

图7 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

(1)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F增加,f增大,f=F二力平衡.

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二者相对滑动.

(2)增加木块质量m

F不变,f不变,f=F二力平衡.

通过实验三,使学生认识到静摩擦力是随着外力变化而变化的,当外力增大到某一值时,二者相对运动,就不是静摩擦力了,从而认识到静摩擦力只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范围内变化.

3 对板书设计的思考

(1)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基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力争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规律的认识.在教学中所进行的两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概念、规律课教学普遍适用的板书设计,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

(2)关于如何通过板书呈现实验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有效地开展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作出论证.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仍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设计.

总之,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将以板书设计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说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精华.关注板书设计对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发展而言,更是提升和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木块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神奇的摩擦力
板书设计之我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