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0-04-26 01:30韦尚载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对症

韦尚载

【摘 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联合运用氯吡格雷的效果。方法:纳入68例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实施常规对症治疗与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DD、LVESD、LVPWT等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97.06%>82.35%),P均<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联合运用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对症;氯吡格雷;心功能

【中图分類号】R4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69-02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缺血缺氧情况造成,同时,该疾病也与年龄、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机体因素息息相关[1-2]。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用专科对症治疗措施,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近年来,我院予以该病症患者配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不错疗效,故而在下文中,笔者就此情况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68例于我院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其治疗时间段在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5±2.38岁;梗死部位:6例左心室侧壁,11例左心室后壁,17例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6;年龄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0±2.57岁;梗死部位:8例左心室侧壁,10例左心室后壁,16例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经对比可知,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即针对患者实际病情予以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并适当增减药量。另34例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130083),药物首次口服剂量为300mg,此后每次用药剂量调整为75mg,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等心功能指标,以评价两组心功能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心电图检查结果T波转为直立,波幅大于50%,ST段大于0.15mv,为显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LVEDD、LVESD、LVPWT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治疗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LVEDD、LVESD、LVPWT对比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DD、LVESD、LVPWT等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P均<0.05。

2.2 两组治疗效率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无效1例,有效20例,显效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无效6例,16例有效,12例显效),x2=3.98,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性重症,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缺氧缺血情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甚至心肌坏死情况,患者常伴随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此后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若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患者即可短时间内死亡[4-5]。针对该疾病,临床常实施相应的专科对症治疗措施,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部分患者运用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氯吡格雷是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新型抗血小板凝聚抑制剂类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血小板受体与ADP结合,同时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另外,氯吡格雷还可以有效提高血管ADP酶活性,进一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次服用300mg剂量的氯吡格雷后,机体内因血小板聚集而产生的血栓,其下降幅度高达75%。近年来,我院将氯吡格雷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配合药物,并收获不错疗效。本研究中,笔者以68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分别予以其实施专科对症治疗与配合氯吡格雷治疗,其结果显示,观察组LVEDD、LVESD、LVPWT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可见,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更具临床运用优势。

在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联合运用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智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82-83.

[2]郭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83-84.

[3]杨红煜.尼可地尔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206.

[4]林丽.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34-35.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氯吡格雷对症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老来手抖原因多 及时就医对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