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浸润心灵

2020-04-26 10:01李月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2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感恩教育课程资源

李月云

【摘要】感恩教育自古有之,但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不少学生习惯了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照顾,觉得他人的关爱与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一味索取,不懂感恩,故感恩教育尤为必要。笔者从开展主题班会、抓住教育细节、挖掘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探讨对于感恩教育的尝试。

【关键词】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育细节;课程资源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感恩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支点,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但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周围却有不少学生觉得他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一味索取,不懂感激,甚至对关爱厌烦、逆反。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很有必要在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入感恩教育这一环节。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下面谈谈笔者对感恩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开展主题班会,孕育感恩的种子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通过开展有效的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发扬良好班风的目的。因此,借助主题班会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结合年初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国内大事件,笔者以《防疫路上  感恩有你》为主题召开了线上主题云班会课。班会课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面对“武汉封城”,你想对武汉人们说些什么?通过小视频和新闻报道等资料的引入,让学生明白武汉人们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做出的牺牲。利用这个诉说的机会,让学生感谢武汉人们。第二个环节

以“            ,我想对你说”这样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视角进一步打开,看到防疫路上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此时老师引导: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伸出援手,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奔赴疫情前线,数以万计的防控物资被紧急调往湖北武汉,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逆行者。全国人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居家隔离,建立起一道道严密的防控线……此时此刻,你又想感谢谁呢?请同学们以“          ,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说出自己内心的感激。第三环节是以“外国友人,感谢有你”为题,写下自己的思考。教师适时引导:咱们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赠送防控物资、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还记得日本捐武汉的物资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捐湖北时写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标语吗?难道国际友人捐赠的仅仅是防控物资吗?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物资捐赠的背后传递的更是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面对这一切,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本次班會课,结合疫情让学生把视角打开,从武汉人们到全国人们再到国际友人,范围逐渐扩大,借此让学生明白“在灾难面前,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这一道理,进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让学生心中有大爱,懂得感恩。通过本节班会课,学生的心里洒下了感恩的种子,它正在慢慢地萌发、生长着……

二、抓住教育契机,唤醒感恩之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有人曾说:“教育要关注细节,实际上是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心、用细心、用信心去精雕细琢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每一环节都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期待。”的确,教育者有一双慧眼,善于关注细节,及时把握教育契机,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记得初为人师时,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他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作业也完成得很糟糕,孩子的妈妈为了孩子能跟上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但是孩子依旧是玩心很重,对待学习敷衍了事。在一次“感恩节”手抄报比赛中,笔者发现他的手抄报做得出奇地漂亮,于是,在全班面前大力地表扬他。后来他说手抄报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妈妈也花了很多心思,妈妈为了帮助孩子完成手抄报熬夜熬到很晚。借合本次手抄报“感恩节”的主题,笔者觉得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问他:“妈妈熬夜帮助你完成手抄报,你觉得妈妈辛不辛苦?”他说:“妈妈白天要上班,晚上才有时间帮我做手抄报,觉得妈妈很辛苦。”他开始能慢慢地理解妈妈的付出了。笔者接着问他:“那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他说:“妈妈希望我可以认真学习。”“那你要不要认真学习帮妈妈实现她的愿望呢?”他说:“我要好好学习,拿张奖状回家,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之后,他真的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的自制力的确不算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待加强。但是作为孩子,他对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孩子想尽自己所能让妈妈高兴,这是每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的心愿。利用这小小的一件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妈妈的艰辛与不易,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并以此为动力,让自己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变得更优秀。

三、挖掘课程资源,践行感恩之行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不是外加于生活之上的东西。由此,他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要着眼于儿童的生活,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

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课程资源,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有所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感恩教育。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文学性和人文性兼具,教师应该借文本教课程,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一栏中出示了童话故事《笋芽儿》,在教授这个精美的故事时,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拓展延伸。教师引导:笋芽儿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竹妈妈的关爱下,在她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钻出了地面,看到了阳光灿烂的世界。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人的关心和呵护,她在爱的温泉中长大,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接着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我们应该感激哪些人?很多孩子谈到应该感谢爸爸妈妈,感谢爷爷奶奶,感谢兄弟姐妹等亲人,也有孩子能谈到应该感激老师、同学。后来在我的引导启发之下,孩子们还能想到应该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大自然等一切事物。孩子们萌发了感恩之情,进而笔者又引导孩子应该怎样来践行感恩的行动呢?孩子们畅所欲谈,给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温馨的小场景。这时,笔者插入了一个公益广告的视频《给妈妈洗脚》,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专注地看着这样温馨的场面,眼光里流露出的是温情和感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洗涤。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为爸爸或妈妈做一件事,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感恩教育,应该是从学生的心灵入手,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不仅仅是一种种形式,以上是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所做的一点点尝试。笔者始终相信,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们总是怀着最无私的关怀和最美好的希冀。愿大爱无形,普照世间每一个角落;愿感恩之心,温暖每一颗诚挚的心灵。感恩更让人懂得了爱,懂得了品味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爱如阳光,洒进心田;爱如雨露,泽润万物。因为懂得感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多彩。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感恩教育课程资源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