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日常作文评价效能的尝试

2020-04-26 10:01莫欢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2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

莫欢丹

【摘要】对于日常作文评价,有的老师只直接打分数,是一种无效的评价方式;有的是打分数和给评语,是一种低效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除了打分数、写评语,还需要增加设等级的评价方式,三管齐下,才可以形成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鼓励指导学生之间互评,最终形成高效的日常作文评价方式。

【关键词】作文评价;高效评价;有效评价

作文——这个在高考分数上占五分之二的项目——从来都是语文学习与备考的重难点。重点体现在师生投入时间精力多,除了考场作文,老师也在日常/限时/堂上作文上设置很多课时,几乎每两周写一次大作文。难点在于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解决这个难点,需涉及到学生“写”、老师“评”、学生“改”三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对于日常作文,“老师‘评”这个中间环节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作文评价的效能,如何变为有效并高效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对作文评价无效性的反思

学生拿到老师改完发下的作文时,往往只看分数,相互之间比分数。分数高者心里美滋滋,分数低者心里悲切切。分数是考场作文的一种量化手段,在基本同一的评分标准下,分数能够体现考生的作文水平。但如果日常作文也只有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话,只会引导学生在作文上重结果、轻过程:作文拿了高分就行,至于自己写得好在哪里,不需要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没办法知道!真没办法吗?也不是,学生可以找老师面批。但学生真的会主动找老师面批吗?寥寥无几。也有老师说:“考场上不是有内容小分、表达小分、发展小分吗?作文分就是这三个小分加起来的。”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三个分数的指导意义很低。因为评分标准里规定,在内容小分与表达小分要在同一等级里,不能跨等给分,所以,很多老师三个小分都是很接近的。甚至是先预判一个作文分,再分拆成三个小分。这样的打分是无意义的。

所以,别看考场作文上的三个小分的组成似乎很有依据,其实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帮助不大。而日常作文只给分数,就更是一种“懒改”的表现,是一种无效的作文评价方式。

二、对作文评价低效性的思考

应该说,日常作文只给分数的老师也是少数,更多老师是既给分数也给评语。这里的评语指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实施评价,一般就学生作文在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做出评价,但很多时候,这种评语,诸如“笔锋犀利,旁征博引”“真情实感”“文脉畅通”“选材新颖”“线索清晰,主题突出”等大多语言干瘪、生涩、重复时有发生;笼统且对写作修改的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很多老师的评价内容也只是针对作文本身,对写作过程或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无暇顾及。事实上,日常作文评改不仅要评价作文,还要评价写作过程和指导过程。只评价结果不评价过程,不是完整的日常作文评改。也有老师写长长的评语,但这毕竟会花费老师很多时间。评语写得简单对学生日常作文的指导性不强,写得详细则花时间,所以说只依赖老师写评语,也是一种低效的作文评价方式。

三、对作文评价有效性的探索

日常作文评价怎样才做到有效呢?所谓有效,即学生能明白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知道下一次努力的方向。除了给分数、写评语,还可以增加一个等级评价,笔者称为“三管齐下”:等级制+评语制+赋分制。

设等级,指在作文评价中,对无法以准确分数表示评价结果的项目,用定性的A(优秀)、B(良好)、C(一般)、D(及格)、E(不及格)。项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而改变。比如,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开始接触简单议论文,一开始等级评价可只设“审题”和“分论点”两项,到了后期,可逐渐增加至“审题”“中心论点”“分论点”(或“结构”)“举例”“分析”“语言”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这种评价不是最精确的,但是很明确地告诉学生本次写作的优点在于哪个部分,在哪个部分还可以再努力。多次日常作文后,学生也可以知道在写作中,自己的优势、短板在哪里,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达到提升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曾经设的“等级评价”的整理:

既然在作文本身设了分项内容等级评价,老师在评语部分可以针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点评,可以点赞学生的努力、也可以分析他审题失误的原因。此时的评语是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老师也关注到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简单的批改者,而是透过学生的习作研究他们的心理,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内心与学生侃侃而谈,通过无声的语言撞击心灵火花,迸发出思维的灵光。具有个体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全面而合理的评语,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动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事半功倍的。

最后的打分数,是与考场作文的接轨的评价方式,应该是一种补充的评价方式。当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板块优劣之处(通过“等级评价”),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优劣(通过“评语评价”),对老师给的分数,自然就心服口服了。

四、对作文评价高效性的实践

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是作文评价高效性的终极武器。作文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间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个体的主动思考下次作文怎样才能写好,才能从根本上解決作文评价低效的问题。而且,让学生之间互评作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间互评,往往容易由于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有的会乱评、有的会不评。这时,“等级评价”就发挥作用,即让学生直接在等级项目里评价。学生在给同学打等级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既有方向性、针对性、操作性,又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可以看自己的等级评价与老师给的是否一致、相差多少,师生多次等级评价能形成稳定的、可视化的评价,相当于给学生更直观的作文点评及分析。

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多时候要靠日常作文的持续训练。单一、机械的评价会挫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只有全面的、具体的、个性化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从被动地位转换到主动地位,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
结合生活实际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有效评价,无限潜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评价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研究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
幼儿绘画课堂要处理好三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