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圆桌会议:为什么要给孩子看剧?

2020-04-26 10:08朱曙明等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场戏剧

朱曙明等

儿童剧,  远超幕起幕落间的意义

Dot Go儿童艺术节艺术总监,亚洲儿童青少年艺术节及剧场联盟(ATYA)主席    朱曙明

为什么要给孩子看剧?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想先为这个问题加上一个“好”字,也就是“为什么要给孩子看‘好剧”!因为以下观点都是以“好的兒童剧”为前提出发,而且重点不是“剧”,而是“看剧”这件事儿。

儿童剧的价值不只体现于幕起幕落间的演出过程,观剧前后所衍生的诸多“事件”,对于儿童成长、群体生活与亲子关系的建立,更是有着巨大却往往被忽略的潜在功能。

首先,看戏前家长或老师可以试着摒弃为孩子打点一切的旧习惯,从跟孩子讨论“要不要去看戏”或“要看哪出戏”开始,让孩子共同参与决定。这不但能增进亲子或师生的沟通机会,更能帮助孩子学习思考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

接着,看戏当下的环境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有戏”的。一般而言,看戏的地方总会聚集人潮,但与其他人潮聚集地不一样的是看儿童剧的人同质性比较明显,除了都是奔着同一出戏而去之外,观众(包含家长)的年龄层和家庭文化、经济水平也普遍一致,孩子可以在身心都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接触人群,培养人际关系、社交礼仪与环境教育。

演出进行中,好的儿童剧对于孩子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心理层面:透过剧情(不一定是完整故事)的演绎,帮助孩子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快乐、悲伤、温暖、冷酷、感动、沉默、愉悦、愤怒等多种情感(情绪),进而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更多元、更正确地面对不同情感(情绪)所带来的影响。

2. 教育层面:戏剧演出对儿童而言,本身就是很好的综合教育,包括文学性、知识性和人格、品格教育;此外,舞台上的视觉、听觉飨宴,更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体验场。

3. 娱乐层面:如果觉得上述两个层面太过严肃,我们也可搁置不谈。剧场里,光是看戏这件事,至少能帮助孩子暂时抛开各种压力,得到情绪的舒缓并感受快乐。

看完戏后,一般家长可透过“说、画、唱、演”等方式,陪伴并引导孩子表达观剧后的心得收获,建立亲子共同话题、增进亲子互动关系。而学过儿童戏剧活动或教育戏剧带领技巧的老师们,更可设计与剧情相关的活动(课程),来延伸戏剧的影响力和附加价值。

综合以上观点,用一句浅显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儿童看剧,好处多多”!无论看戏的前、中、后,都有数不清对于儿童成长的帮助。当然这也并非一蹴而就,没有任何一出戏可在一夜之间改变孩子的行为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厚积薄发、聚沙成塔”,有机会,就多带他们去看“好的儿童剧”吧!

在剧场里看懂人性

爱尔兰圣三一大学教育戏剧专业硕士在读    齐佳佳

三年前,我第一次带女儿看剧,是在上海演出的一部国内原创儿童音乐剧。简介里说是一个爱冒险的熊的故事,然而演出半小时了,熊还没有出现。台上的一家三口,妈妈是 “韩国欧巴”的粉丝,爸爸是动不动给妈妈下跪的“妻管严”,孩子是和妈妈一起欺负爸爸的“小霸王”。好不容易有几只熊上台跳舞了,配乐却是和剧情没什么关系的《小苹果》。两岁半的女儿说:“妈妈,这不好看,我要回家!”于是我们提前离场。后来我写了篇文章吐槽,在上海的家长圈里引起共鸣,有点戏剧化的是剧组工作人员也看到了这篇文章,说要找我诉诸法律。

戏剧作品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但在我看来,会不会讲故事很重要。作为一个妈妈,我带孩子看剧的主要目的是换一种方式听故事。经历这颇不愉快的“第一次”后,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看国外引进的儿童剧。上海的剧院虽然不多,但有越来越多从国外引进的儿童剧上演,也诞生了专供儿童剧演出的小剧场。带女儿看过几场引进剧之后,我发现语言和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是影响观剧的主要障碍,有的孩子坐不住。身边还有家长送孩子去一些戏剧教育机构上课,但更多的是为了学英语,而不是学习戏剧本身。这让我开始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带孩子看剧?让孩子从小浸淫在外国文化里,真的好吗?戏剧在国外又是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呢?

去年夏天,我带着这些疑问来到都柏林学习戏剧。抵达的第一周,我就在热闹的酒吧区发现了一家儿童文化中心和一所老牌戏剧学校。前者设有儿童剧场,演出结束后,家长或老师可以按照中心提供的活动指南,带孩子做一系列的启发性活动,让孩子在走出剧场后仍然可以重温剧情;后者开设了针对儿童及成人的戏剧课,培养了大批好莱坞演员。在这座只有150万人口的小城,剧场像酒吧一样常见,大大小小的戏剧演出海报张贴在街头巷尾,人们周末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参加即兴戏剧工作坊,或去剧院看戏。所以,当我问一位本地小学校长“为什么要带儿童看剧”时,她的回答是:“我们从小就是这样。”看剧于爱尔兰人而言,就好像他们能在嘈杂的马路边捧书阅读一样自然。

中国戏曲的历史比西方悠久,古时还有诗剧,近代又引进了西方戏剧,但在如何将戏剧应用于教育和社会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方面,我们可能还要向西方学习。在欧美国家,戏剧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可以在教育情境中与各种学科融合,比如英语、科学等,帮助孩子更有兴趣地投入学习。因此,爱尔兰的教师培训中都有戏剧这一项,即便不教戏剧这门课,也能把舞台上的技巧运用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我定期去做志愿者教师的少年创意写作营,就会借助戏剧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此外,戏剧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科领域,如:通过戏剧课程引导自闭症学生与他人沟通,通过戏剧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等等。

爱尔兰著名剧作家王尔德曾说:“I regarded the theatre as the greatest of all art forms, the most immediate way in which a human being can share with another the sense of what it is to be a human being.”(我认为剧院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伟大的一种,它能最直接地让人们互相分享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短期来看,带儿童看剧是为了上述(以及更多没能在这里一一列举)的各种能力培养。长远来看,在观剧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会生而为人的意义,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的探索,对他人的将心比心。优秀的剧目,无论中外,无一不是在探究人性。明白了“人”的含义,才有可能好好做人。这大概就是带孩子看剧的终极意义。

优秀的儿童剧能立体地塑造一个孩子

戏剧发烧友,  幼儿教师    安童心

作为一个痴迷于儿童戏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常会被问:“为什么要给孩子看儿童剧?”我每次的回答都不太一样,想来是因为给孩子看劇的好处太多,实在没办法一次说尽。

从儿童情感发展的角度,孩子在观赏优秀的儿童剧时,跟随剧情的推进,他会和角色一起经历或喜或忧,或怒或悲,或恐惧或勇敢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历程。这些经历丰富着孩子对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感性认知,而戏剧鲜活的感官体验使这种感性认知更加真实和深刻。

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我从来不把跟孩子看剧当成单纯的娱乐,因为剧场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场所。剧场是一个公共场所,儿童剧场本身就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当孩子走进剧场时,他要学会排队,学会对号入座,学会降低自己的音量,学会在跟舞台上的艺术家互动时不因过度亢奋而忘乎所以……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孩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剧体验,越来越从容。这是因为看剧这种亲身体验式的社会实践,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约束与情感释放的平衡,以及理性与情感的和谐。

戏剧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儿童戏剧相较于成人戏剧要更加多元。孩子在剧场里观看的,可能是来自遥远的国家、不了解的语言演出的儿童剧,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对于戏剧本身的理解。虽然儿童剧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儿童有着高于成人的艺术感知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审美关系中,儿童和戏剧之间形成了高频率的审美互动。作为审美主体的儿童在这种高频的互动中,其脑力得到激荡,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感知力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戏剧的呈现方式与幼儿的学习特点非常契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需要跟看得见、摸得着、能跟他互动的故事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是有温度的,故事里的角色是有位格的,故事的情节既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联,又是生活的升华。因此,优秀的儿童剧是最彻底贯彻游戏精神的课堂,它没有想要刻意教会孩子什么,孩子却感受了、实践了、观察了,也体验了。

儿童戏剧虽不似课堂般教授,却以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教会了他们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说:优秀的儿童剧能立体地塑造一个孩子。

儿  时

葡萄加创始人,  教育戏剧教师,  制作人    刘妍汐

黄昏的时候,我看着天空的云,觉得真像孩子天真的脸,随口问身旁的母亲,你觉得儿童是什么“颜色”的?母亲说:该是五颜六色的。

儿童是五颜六色的。

他灵动、跳跃、生意盎然,又纯粹、坦然;

他总是能发现生活中可爱的小事物;

他常常发出疑问;

他善于模仿,自在生长;

他有时离经叛道,让人匪夷所思;

他从不掩饰,情绪自然流露;

他可以创造出无限遐思,

他具有诗意,承载着希望和远方。

这么一看,“儿童” 与“戏剧” 有属性上的相似。

戏剧是五彩斑斓的。

她丰富、多元,又质朴、真实;

她观世界、发现存在;

她对生活常有诘问;

她源于生活、记录生命;

她曲折离奇,让人意想不到;

她包容,接受各类情绪并倡导多样表达;

她无限创造,引人思考;

她是文学、是诗,有生命的厚度,承载着浪漫、希望与远方。

戏剧在一点一滴中陪伴着儿童成长。她鼓励个体思维的独特与创造性,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审美与艺术情操。戏剧形式多样,天马行空,角色各有特色,给个性不一的孩子启发。戏剧的故事性,给孩子大大的遐想空间。情节的美、舞台搭建置景的美、角色的美、服装的美、演出的美、剧场的美,甚至观众的美,都可以影响与启发孩子。孩子从诸多方面得到学习,而且每个人从戏剧中看到与学到的都会不同。

孩子在戏剧的世界里,可以学会尊重差异,感受与理解他人,甚至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戏剧中的万千角色,所处环境各不相同,他们面对事物的态度、看法、举动大相径庭。孩子在角色中可以体会他人的价值观,了解了这些态度、看法、举动背后的原因,便也能够理解其差异性,接受不同、尊重多元,进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还记得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戏剧节上,人们与街边的艺术家们一同表演、一起起舞、歌唱,一场戏剧节竟可以在好多个瞬间构建起整座城的童心。戏剧有种豁达的美,儿童本就是豁达的,他们在与戏剧相伴时一定会常常快乐。

他们会用浪漫与童心带我们看另一种世界,也许我们会遇见冬日西瓜,夏日寒江雪,秋日青翠绿波,春日层林尽染。我们会感知自然与生命的美、蒙太奇四季之景的善意。

是啊,夏日为何不能飘雪?秋日何曾没有绿波翻涌?

在冬日飞雪里,创造一处秋阳晚照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是很美。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场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开心剧场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开心剧场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