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7 22:46鞠泽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喉罩插管气管

鞠泽坤

(余庆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0 引言

在当前许多的临床手术中,全身麻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的麻醉方式也有多种选择。在小儿进行麻醉时,往往需要比对成年人更加仔细和严格,小儿相对于成人来讲,其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更加激烈,所以在选择麻醉方式时也更加谨慎[1-2]。传统的麻醉方式有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气管插管以及喉罩全麻等麻醉方式,为了研究哪一种麻醉方式对于小儿来说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我院特选取了120 例进行手术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气管插管和喉罩全麻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以下是详细的研究内容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2)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2 岁以下;(3)患者无呼吸道相关疾病,符合进行手术标准;(4)进行此次研究患者的家属与本院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晓批准后执行。将选取的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 例,男女比例31:29,平均年龄为4.36 岁,进行腹腔镜手术21 例、小儿疝气手术23 例、鞘膜积液翻转术16 例;观察组60 例,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腹腔镜手术24 例、小儿疝气手术22 例、鞘膜积液翻转术14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其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同样的麻醉注意事项护理,在手术前8 h 禁止患儿进食,手术前4 h 禁止患儿饮水,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静脉开放,做好患者的血压、心电图、体温等身体症状的监测。在手术前30 min 左右对患者进行阿托品肌肉注射0.01 mg/kg;之后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予以患者舒芬太尼2 μg/kg 缓慢静注、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0.15 mg/kg、静脉注射。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气管插管麻醉,即待患者肌肉松弛后,向患者插入气管导管,之后予以患者瑞芬太尼或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给药。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一样进行相同的术前准备和药物使用,只是待患者肌肉松弛后,对患者进行喉罩置入。两组患者在置入气管和喉罩前予以3~5 min 氧气吸入。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严密监测患者的身体症状变化。

1.3 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的MAP(mmHg)和HR(次/mi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误吸反流、气管痉挛以及胃部胀气的人数[3-5]。不良症状发生率=不良症状发生人数/组内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 19.0 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数据以)表示,采用t 检验,将不良症状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的MAP 和HR 水平,对照组患者在这两个阶段的MAP 和HR 水平均比观察组的高,且两组间的水平差异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插管后、拔管后的MAP、HR 水平比较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插管后、拔管后的MAP、HR 水平比较

MAP(mmHg) HR(次/min)插管后 拔管后 插管后 拔管后对照组 60 83.2±7.1 84.2±7.2 117.3±9.7 116.1±9.3观察组 60 74.6±6.9 74.9±7.4 103.6±9.1 102.2±8.9 t 6.729 6.977 7.979 8.364 P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患者这三项所用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所用时间,两组患者之间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s) 苏醒时间(s) 拔管时间(min)对照组 60 76.36±3.48 58.15±3.23 4.49±1.24观察组 60 51.78±3.56 38.47±2.56 1.68±0.29 t 38.245 36.987 17.092 P 0.001 0.001 0.001

比较两组患者中的不良症状误吸反流、气管痉挛以及胃部胀气的人数,对照组中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在手术前通过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注射或麻醉药物吸入的方式,让麻醉药物使患者的中枢神经遭到麻痹,由此使得患者的痛觉和神经意识暂时消失,让患者的身体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6-7]。这种麻醉状态随着手术的结束,药物的停止使用,会逐渐恢复。由于小儿发育不全,身体机能与成人有所区别,其对麻醉药物更加敏感,因此在选择进行全身麻醉的方式时也需要十分慎重,要注意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的影响[8]。

气管插管和喉罩麻醉都是常用的两种麻醉方式,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导管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患者的气管的方法,而在另一端将导管与麻醉机相连接,从而来达到麻醉和呼吸的目的[9]。而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其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呼吸通气用具,其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更小,且由于不需要深入气管,因此造成的血流动力影响也较小[10]。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后和拔管后的MAP和HR 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可优先采用喉罩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既能够满足麻醉效果,又有较好的麻醉安全性,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更好。

猜你喜欢
喉罩插管气管
SLIPA喉罩在不同年龄患者膀胱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按压舌状软骨与增加喉罩型号用于喉罩漏气患者的效果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